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

老阿七说史 2025-07-12 13:02:50

1363年,大将谢再兴被朱元璋训斥了几句,他闷闷不乐的回到家中,进门猛然看到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正厅,而且女儿也不见了,他正要派人寻找,家人却向他说:“恭喜恭喜!” 正厅中央悬挂的两颗人头鲜血淋漓,将温馨的厅堂衬托得如同森罗殿,谢再兴不用问家丁也能猜到,是谁敢猖狂的将割下的头颅送到他家。 普天之下,只有一人能办到这样的事情,那就是皇位上的朱元璋。 那两颗头颅,正是谢再兴忠心耿耿的副将,黄方和冯通。朱元璋如此这般的意图很明显,警告、威慑、恫吓,这两颗头颅便是为谢再兴展示最为可怕的下场。 谢再兴脸上顿时阴云密布,深吸一口气就要发作,此时家人快步上前,面上战战兢兢,口中的语调却不自然的高亢上扬,连声对谢再兴恭喜。 谢再兴怒目圆睁,难以置信的看着家人,血淋淋的脑袋都送上家门了,还说什么恭喜,难不成是被惊吓到失常了? 谢再兴来不及发火,家人已经将一张帖子递到了他的眼前,金漆朱砂,龙飞凤舞,正是皇宫里的御令。 那是一张恩威并重的训令,上书谢再兴治军不严,两位副将狐假虎威,因此被斩首示众,顾念多年来劳苦功高,因此将头颅送上府自行处置。 下言谢再兴教养有方,有女贤惠有礼,因此特意赐婚,为谢再兴觅得佳儿佳婿。 谢再兴看了手令上的话,震惊的张口结舌,将副将的头颅送上门,他还有何立场来处置。指定下女儿的婚事,他又有何余地去拒绝。 朱元璋分明是把其他路都堵死了,再来假装宽容得给谢再兴提供选择,然而眼前只有一条狭窄的路,他就是想左右挪动挪动,也会碰得头破血流。 谢再兴无力的闭上双眼,心中满是凄凉,罢了罢了,拼得一身血肉,挣来这荣华富贵,但是却无法保障全家平安。 想当年谢再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追随朱元璋渡江,不说是举世无双,对开创大明基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下初定,谢再兴本以为论功行赏,可以保家族荣华,保几代平安。可惜朝堂形势诡谲,君心难测,朱元璋做了皇帝,开始担忧其他功臣会分享朱家的江山。 谢再兴居功自傲,一开始并不认为朱元璋会对自己怎么样,他有从龙之功,是大明开国大将,难不成还会轻易被动摇吗? 然而领兵打仗和朝堂权谋是两回事,谢再兴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却无法揣测君心。 随着功臣们接二连三的被打压甚至处决,连谢再兴这样耿直汉子,也觉察出暗流涌动的不安。 朱元璋要巩固权势,就要拿他们这些创下基业的功臣开刀。谢再兴怒不可遏,他不甘心,凭什么朱元璋可以坐皇位掌握生杀大权,他这样战场拼杀的人却要屈人之下。 谢再兴的内心,也升起了夺取权力的野心。朝堂上风声鹤唳,朝堂下波涛汹涌,谢再兴暗中笼络势力,谋划将朱元璋拉下皇位。 朱元璋遍布耳目,将蠢蠢欲动的谢再兴看得一清二楚,谢再兴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是若将此人杀了,朝堂上难免人心浮动。 朱元璋神情阴鸷,他要彻底打消谢再兴的气焰。于是朱元璋秘密下令将谢再兴的两位副将斩首,并提前召见谢再兴,想要给谢再兴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面不改色,将谢再兴训斥了一番,然后厉声让谢再兴回去反省。谢再兴正生着闷气,回到家中看到副将的惨状,对朱元璋洞悉一切,只感到骇然。 更让谢再兴绝望的,是两个女儿的婚事,朱元璋大手一挥,便将写好了谢再兴子女的命运。 朱元璋的御赐的婚事丝毫不值得恭喜,这门婚事不过是向谢再兴传递一条讯息,朱元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要朱元璋想,谢再兴一家的性命如同蝼蚁。 谢再兴再无可以挣扎的筹码,在这场权力争斗中,谢再兴赌输了,他认命了。 第二日,谢再兴上书谢恩,感谢朱元璋的垂怜,然后主动提出要镇守边疆,不再参与朝政,这跟提前交权退休没什么两样。 此后谢再兴郁郁寡欢,在痛苦又忧愁中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罪惟录》

0 阅读: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