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偿补课为何屡禁不止? 2025年暑假已至,补课季如期而至。教管部门三令五申

素衣舞雪翩 2025-07-12 14:50:29

教师有偿补课为何屡禁不止? 2025年暑假已至,补课季如期而至。教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有偿补课,学校每逢假期也会让教师签订承诺书,但在不少县域地区,教师有偿补课仍屡见不鲜。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家长的现实需求成“温床” 身边的初高中家长,一到寒暑假就忙着给孩子找补习班。有的是希望孩子利用假期提升成绩,有的则单纯想让孩子有个“正经去处”——毕竟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能主动放下手机学习的孩子是少数,多数孩子难抵游戏、短视频的诱惑,即便送到农村老家,也可能抱着老人的手机刷一整天。 成年人尚且离不开手机,更难苛责孩子。但普通家长为生计奔波,无暇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成了“负责任”的选择。若补课老师恰好是学校的代课老师,家长们更觉放心。这种对孩子假期管理的迫切需求,无形中为补课提供了生存土壤。 升学压力催生课程补习需求 补课的决定权在家长手中。小学阶段多以兴趣班为主,可一旦升入初中,随着学习任务加重,家长们便将学校主课列为补课首选。以山西为例,中考总分850分,涉及12门课程,升学压力下,初高1中生的校外补课多围绕校内课程展开。需求决定市场,升学竞争的现实让学科类补课有了持续的需求。 教师的生活压力成“推手” 教师也是普通人,房贷、育儿、养老等生活重担同样压在肩上。不少教师除了教书并无其他专长,补课便成了增加收入的捷径。按行情,一个学生每小时收费30元,若一天带20个学生补2小时,就能收入1200元;教得好的老师,一个暑假收入几万甚至几十万也不稀奇。在生活压力下,一些教师难免动了有偿补课的心思。 监管难度大助长侥幸心理 教师补课多在隐蔽处进行,或家中,或偏僻出租屋,不易被发现。教管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难以全面覆盖。而家长若非与老师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一般不会举报——毕竟举报虽合法合规,却可能影响孩子。这种低曝光率让部分教师心存侥幸,即便知道有风险(如沈阳曾有9名教师因补课被处分),仍愿意“铤而走险”。 破局需多方发力 要遏制有偿补课,需加强监管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举报渠道;更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缓解教育焦虑,避免盲目跟风补课。唯有多方合力,才能逐步肃清有偿补课之风,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

0 阅读:120

评论列表

东方木

东方木

3
2025-07-13 03:18

关键是家长有需求!跟风补课的家长是比较少,但补差提优的家长更多。我大牛初一了,这期末考试数学英语都不好,不趁这暑假好好补补难道放弃不管?

猜你喜欢

素衣舞雪翩

素衣舞雪翩

素衣舞雪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