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中国10天期限,要求取消稀土限制,结果商务部只回了一句话,把他尴尬住了:
7月1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跳出来叫苦,说中美上个月刚达成稀土协议,但出口量还没恢复到4月前水平,要求中国彻底取消管制,甚至暗示要给“10天期限”逼宫。结果商务部只回了一句话——“中方将依法依规处理稀土出口申请”,直接把白宫怼得哑口无言。
这波操作堪称“你急你的,我稳我的”,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在稀土这个战场上,美国越蹦跶,就越暴露自己的无能和贪婪。
要搞清楚美国为啥急成这样,就得先回顾一下这场稀土博弈的前因后果。今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对等关税”,妄图用贸易大棒逼中国让步。结果咱们反手甩出王炸——4月4日宣布对镝、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这招直接戳中美国七寸,因为全球99%的重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而美国军工、电动汽车、光刻机这些高端产业,哪个离得开稀土?
就说美国国防部吧,F-35战斗机的隐身涂层、精确制导导弹的制导系统,全得靠中国的稀土材料。
更绝的是,中国连EUV光刻机的关键部件都能卡脖子——短波长激光光源需要的稀土靶材,全球只有中国能量产。
这波操作下来,美国军工企业集体哀嚎,洛克希德·马丁的高管私下抱怨:“库存最多撑30天,再拿不到稀土,生产线就得停摆。”
被打疼了的美国,6月26日不得不和中国签了个稀土协议。
表面上看,中国同意恢复出口,但实际暗藏三大杀招:第一,有效期只有6个月,相当于给美国设了个倒计时;第二,出口仅限民用领域,军工需求直接被排除在外;第三,美国必须取消部分技术出口限制,比如C919大飞机需要的航空发动机部件。
可美国呢?玩起了“小院子、高围栏”的把戏,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机这些核心技术还是死死攥着不放。
这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心态,彻底激怒了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当场撂下狠话:“若美方不履行协议,中方将随时收紧稀土阀门。”
这招“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让美国骑虎难下——继续施压吧,稀土断供分分钟让军工产业链瘫痪;妥协吧,又不甘心放弃技术霸权。
7月1日,贝森特在采访中旧事重提,要求中国“10天内”彻底取消稀土管制。这简直是蹬鼻子上脸! 且不说中国的稀土政策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防扩散义务,单从技术层面看,美国根本不具备替代中国的能力。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开采出来的矿石98%都得运到中国加工。就算美国现在砸钱建生产线,至少得5年才能投产,而且成本比中国高40%。
更搞笑的是,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组建“稀土联盟”,结果俄罗斯的稀土矿品位太低,澳大利亚的加工技术又卡在中国专利上。
说白了,美国折腾了半天,最后还得求着中国开绿灯。商务部那句“依法依规处理”,表面上客客气气,实则暗藏杀机——想拿10天期限威胁?门都没有!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根本不是为了打贸易战,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产业升级战。过去几十年,中国稀土一直被当成“白菜”贱卖,白云鄂博矿区因为过度开采,污染负荷指数一度高达2.58,属于重度污染。
现在咱们要做的,是从“资源出口国”转向“规则制定者”。2024年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把稀土萃取分离等18项关键技术列为禁止出口项目,彻底断了美国“偷技术”的念想。
更绝的是,中国还玩起了“生态牌”。商务部发言人公开表示:“稀土开采和加工对环境影响巨大,中国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
这招直接把美国架在道德高地上——你不是天天喊环保吗?那好,先把你在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污染问题解决了再说。
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新兴大国与守成霸权之间的战略较量。美国想用关税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发展,却没想到中国手里握着稀土这张“王炸”。
从055驱逐舰在澳大利亚绕圈,到稀土出口管制,中国的反制手段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章法。而美国呢?一会儿威胁,一会儿诉苦,尽显黔驴技穷。
贝森特的“10天期限”,不过是又一次无能狂怒。中国商务部的回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底气十足——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有92.3%的冶炼分离产能,有18项禁止出口的核心技术。美国若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除非能在短时间内重建整个产业链,否则只能乖乖接受现实。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早已注定:中国的稀土战略,不是美国几句威胁就能动摇的。相反,美国越折腾,就越会暴露自己的虚弱。
正如西方媒体哀叹的那样:“中国用稀土这招,把美国的军事优势和科技霸权,都给撬了个底朝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稳坐钓鱼台,看美国如何在稀土困局中,一步步走向衰落。
王志强
我很想知道10天后美国会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