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军司令受访称“解放军随时可锁台”,郭正亮发现一件怪事 台海军司令唐华这番“解放军随时可锁台”的言论,真不是随便说说能糊弄过去的。得承认,这话听着挺耸动,但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解放军这些年军力蹭蹭上涨,尤其在台海周边活动频繁,军演、舰机绕台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唐华提到的“蟒蛇战略”,其实挺形象——就像蟒蛇缠猎物,不一下掐死,而是慢慢收紧,让你喘不过气。 军事上,这可能指解放军通过海空力量逐步压缩台湾的活动空间,甚至在关键时刻掐断海上命脉,比如封锁港口、切断能源和物资供应。要真做到“随时可锁”,解放军得有足够强的海空协同能力,还有后勤支撑,这可不是吹牛就能成的。 翻翻数据,解放军海军这几年确实下了血本。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他们的舰艇总数已经超过350艘,包括航母、驱逐舰、潜艇一大堆,吨位和火力都压过台湾海军好几条街。 台湾这边呢?海军主力也就几艘老旧基德级驱逐舰和一些潜艇,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更别提解放军还有东风系列导弹,能远程精准打击,覆盖台海没啥压力。 军事专家早就分析过,解放军如果真想封锁,重点可能放在台湾东部海域和南部巴士海峡,直接掐住对外通道。唐华这话,多少有点“实话实说”的味道。 但问题来了,“随时可锁”不等于“马上就锁”。封锁台海不是小事,动静太大,国际影响太广。美国、日本这些玩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尤其是美国第七舰队常年在西太晃悠,随时可能插一脚。 解放军要真动手,得掂量掂量成本和风险。所以唐华这话,可能既是提醒岛内,也是给外界放信号:局势很严峻,但还没到撕破脸的地步。 再看台湾内部反应,真是五味杂陈。唐华说“克制以避免冲突升级”,这话听着理智,可岛内有人觉得太软,有人觉得太硬。 支持克制的人认为,现在硬碰硬没胜算,低调点还能争取时间和国际支持。可批评者不干了,觉得军方光说“克制”没用,等于默认打不过,士气都给整没了。 前“立委”郭正亮就抓住了这点,他那句“满怪的”其实挺有意思——怪就怪在军方没拿出硬核对策,光强调克制,像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郭正亮的质疑不是无的放矢,他暗示军方准备不足,其实戳中了台湾防务的老痛点。 说起台湾的军事准备,确实有点让人捏把汗。台军这些年预算有限,装备老化严重,兵役制度还改来改去,战斗力一直被外界唱衰。 唐华作为海军司令,说出“随时可锁台”,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自家底气不足。解放军如果真封锁,台湾能撑多久?有分析说,能源和物资储备也就撑个把月,之后就得靠外援。 可外援靠不靠得住,又是个大问号。美国口头上喊得响,真到关键时刻会不会下场,谁也说不准。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顶多打打嘴炮,实际出手可能性更低。台湾的处境,说白了就是“四面楚歌”,想突围可没那么简单。 郭正亮的评论还点出了另一个问题:军方表态的方向。唐华这番话,听着像在给民众打预防针,可没给啥解决方案。军方不该只是喊口号,得拿出点实际东西,比如加强海空防御、升级反封锁能力啥的。郭正亮觉得这点“怪”,其实也在提醒大家:光说不练不行,民众想听的是“咋办”,不是“咋了”。这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对军方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大家既怕打仗,又怕准备不够,真是个两难的死结。 从更大的背景看,台海局势这几年确实越来越紧绷。赖清德上台后,立场比蔡英文还硬,喊“台独”喊得更响,解放军自然不会手软。 军事施压之外,经济牌也在打,比如限制台湾水果出口、拉拢东南亚市场,都是在给岛内上眼药。这种“蟒蛇式”打法,既狠又稳,让台湾有点招架不住。 国际社会咋看这事?美国肯定不希望台海真打起来,影响全球供应链不说,自己的战略利益也得受损。日本靠得近,嘴上喊支持台湾,心里也怕引火烧身。 其他国家大多是看热闹的心态,真到摊牌,没几个会站出来趟浑水。这局面下,台湾的应对就更关键了。
台岛周边乱成一锅粥,台东部、南部、西南、西部发生激烈对峙,72小时内143舰机从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