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抵达日内瓦,刚下专机,一股强烈的“屈辱感”便油然而生: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那架高大豪华的“超级星座”专机对比下,自己的专机犹如大号玩具,显得格外寒酸磕碜。 尼基塔·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在俄罗斯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放过牛,做过工人,后来投身政治,一路爬到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他靠着政治手腕上位,1956年还敢在苏共二十大上公开批判斯大林,胆子不是一般大。他是个直脾气,冲动又好斗,最讨厌被人看扁,尤其是在美国面前。 他上台时,冷战正打得火热,苏联和美国处处较劲,他特别想证明苏联不比谁差。可他的虚荣心和急性子,也让他在日内瓦吃了瘪。 1955年7月,赫鲁晓夫去日内瓦参加四大国首脑会议。这是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头头的第一次聚会,他想借机露一手。结果刚下飞机,他就傻眼了。 他的伊尔-14专机,俩发动机,载客20人,样子简陋,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超级星座”一比,简直像个笑话。那架美国飞机四台发动机,载客超100人,机身光溜溜,气场满满。两架飞机停一块儿,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这事儿对赫鲁晓夫打击不小。那时候,冷战不光是军事比拼,科技和工业也得硬气。飞机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国家脸面。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回国就下决心:苏联不能再这么丢人,得造出自己的大飞机,跟美国掰掰腕子。 赫鲁晓夫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回国后,他找来航空专家,下了死命令,要造出能拿得出手的飞机。1956年,图-104喷气式客机试飞成功。 这飞机是基于图-16轰炸机改的,载客50人,航程2700公里,算是个不错的开头。赫鲁晓夫迫不及待坐着它去英国访问,在伦敦机场露了脸,多少挽回点面子。 但他还不满足,图-104跟美国的家伙比还差点意思。于是更大的计划上马了。1959年,图-114横空出世。这家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民航客机,四台涡桨发动机,载客220人,航程14000公里,时速能到880公里,硬是把苏联航空的牌子打响了。 同年9月,赫鲁晓夫坐着图-114访美,飞机降在华盛顿附近,气势上总算不输人。这趟访问,他跑了不少地方,宣传苏联的实力,图-114也成了他吹嘘的资本。这飞机后来服役14年,运了600万人次,直到70年代被伊尔-62替代。 苏联航空这几年的突飞猛进,看着挺牛,但也有不少水分。图-104和图-114虽然厉害,却是在轰炸机基础上改来的,技术路线有点“偷懒”。 而且研发过程赶得太急,有些细节没搞扎实。比如图-104早期事故频发,安全性让人捏把汗。图-114虽然牛,可维护成本高,运营起来费劲,跟美国成熟的民航体系比,还是有差距。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是冷战的压力。赫鲁晓夫急着证明苏联不差钱不差技术,但苏联的经济底子不如美国,工业体系也更粗放。造大飞机与其说是技术突破,不如说是政治任务。他想用这些成就撑场面,可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赫鲁晓夫在航空上折腾了不少,可他的政治路没走顺。1964年10月,他被自己人搞下台了。原因不少:经济政策瞎搞,古巴导弹危机处理砸锅,还有党内斗争输给了勃列日涅夫。他下台后没被整得太惨,退休后住着公寓和别墅,1971年在莫斯科去世。 他留下的航空遗产不算小,图-114在冷战中给苏联长了脸,可他个人的政治失败,也让人觉得有点讽刺。这家伙一心想跟美国较劲,到头来却没能站稳脚跟。
1955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抵达日内瓦,刚下专机,一股强烈的“屈辱感”便油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7-12 20:50:05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