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没实力就坐小孩那桌。 这事儿得从欧盟自己作妖说起。2025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限制中国企业参与他们的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产品挤出欧洲市场。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财政部 7 月 6 日直接甩出一记「王炸」—— 以后中国政府的医疗采购,欧盟公司直接出局,连非欧盟企业要是用了欧盟进口设备,合同金额也得砍半。这招「以牙还牙」,直接戳中了欧洲医疗巨头的七寸。 咱先看看欧洲医疗企业有多依赖中国市场。德国西门子医疗的 CT 机、荷兰飞利浦的超声设备,以前在中国政府采购里那是「常客」。就说 2024 年,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公立医院的高端影像设备订单就占其全球营收的 18%,飞利浦的监护仪更是拿下了 30% 的市场份额。现在政策一出,这些订单瞬间悬了 —— 某省级三甲医院原本计划采购的 10 台西门子 64 排 CT,直接被国内联影医疗的产品顶替了。 更狠的是,政策里还留了个「后手」:如果某个医疗设备只有欧盟能生产,那中国可以「特事特办」。但这种情况极少,因为中国医疗科技早就今非昔比。联影医疗的 uMI Panorama PET-CT 分辨率达到 2.9 毫米,比西门子的 Biograph Vision 还高 0.3 毫米;迈瑞医疗的 BS-8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每分钟 800 测试,把罗氏诊断的 Cobas c 702 甩在身后。这就好比欧盟想拿「技术垄断」当盾牌,结果发现中国早有「破甲箭」。 欧盟这波操作,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以为靠「市场封锁」能打压中国医疗产业,却忘了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年规模超过 1.2 万亿元。2025 年上半年,中国医疗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 12%,国产替代率从 2020 年的 58% 飙升至 74%。反观欧洲,西门子医疗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大中华区营收暴跌 27%,股价单周蒸发 85 亿欧元。更讽刺的是,欧盟内部也炸开了锅 —— 法国赛诺菲、德国拜耳等企业联名上书,要求欧盟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因为他们的在华合资企业(如赛诺菲 - 安万特中国)并不受限制,反而能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欧盟想维持「高端制造 - 技术溢价」的老套路,却忽视了中国早已从「跟跑」转向「并跑」。就像 2024 年中国医保局谈判,把进口心脏支架价格从 1.3 万元压到 700 元,背后靠的就是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现在中国用政府采购政策倒逼欧盟让步,说白了就是告诉他们:在医疗领域,「小孩桌」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得凭真本事吃饭。 最打脸的是,欧盟一边喊着「公平竞争」,一边玩双标。他们对中国医疗设备设置「数据安全审查」,却对美国通用电气的同类产品大开绿灯。这种「选择性失明」,让欧洲医院的采购成本飙升 —— 意大利某地区卫生局原本计划采购 50 台迈瑞 B 超,结果被欧盟强制替换为飞利浦设备,单台成本增加 40%。当地医生吐槽:「我们买的不是设备,是欧盟的政治正确。」 说到底,中国这招「精准打击」,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给欧盟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搞单边主义只会伤人伤己。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说:「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但决不会坐视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当欧盟还在纠结「小孩桌」的座位时,中国已经在全球医疗产业链的主桌上,稳稳地端起了属于自己的那碗饭。
欧盟的战略价值在中国眼中已严重缩水!其一连串的背信弃义和战略摇摆,让中国不得不“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