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中国10天期限,要求取消稀土限制,结果商务部只回了一句话,把他尴尬住了。 起因是7月1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突然诉苦,称“中美虽于上个月达成了协议,稀土恢复流通,但数量却依然没有恢复”。 言下之意,美国要求中方彻底解除稀土管制。 可话音刚落,商务部只用了一句话便让这场博弈的天平发生了微妙倾斜:“中方将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 这句话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玄机。 要知道,自 4 月 4 日中方对镝、铽等 7 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来,美国军工产业链的 “命门” 就被精准捏住了。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其 83.7% 的稀土依赖中国,重稀土依存度更是高达 97%。 这种依赖在现实中具象化为芝加哥福特工厂因钕铁硼磁体断供被迫停产,特斯拉内华达工厂仅能维持 20 万辆产能的尴尬局面。 更讽刺的是,即便美国紧急与澳大利亚、蒙古国签署矿产协议,这些国家开采的稀土原矿仍有 80% 需送到中国精炼 —— 全球 92.3% 的稀土分离产能和 86% 的深加工专利,牢牢攥在中国手里。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中国用稀土这张 “战略王牌”,在国际贸易谈判桌上打出的一记组合拳。 6 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中方虽批准对美稀土出口许可,却设置了双重限制:有效期仅 6 个月,且仅限民用领域。 这种 “以需调供” 的策略,既给了美方台阶下,又守住了国家安全底线。 反观美国,虽承诺取消芯片设计软件、乙烷等产品的对华限制,却在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机等核心技术上仍保持 “高围栏”,暴露了其 “小步退让、步步为营” 的真实意图。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方在收紧稀土阀门的同时,正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内蒙古近期公布的 “超高音速飞行器舵机负载模拟器低惯量高动态响应永磁电机系统” 技术突破,通过稀土永磁材料的创新应用,使东风 - 17 导弹射程从 1800 公里提升至 2500 公里。 这种 “攻防一体” 的布局,让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不得不承认:“中国每出口 1 吨稀土,就等于向美国军工体系植入一枚‘定时炸弹’。” 面对中方的 “太极式回应”,美国的困境愈发明显。 一方面,其本土稀土产业链重建至少需要 10 年,即便投入 150 亿美元,到 2030 年也仅能满足自身需求的 30%;另一方面,盟友的压力正不断传导 —— 欧盟车企因稀土磁铁短缺陷入同等焦虑,迫使欧盟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中国外长。 这种 “涟漪效应” 让白宫意识到,单纯的极限施压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愈发孤立。 商务部的回应,本质上是对 “规则主导权” 的一次无声宣示。 当美国试图用 “对等关税” 迫使中国让步时,中方却通过《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将稀土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为后续谈判预留了弹性空间。 这种 “以法为盾、以技为矛” 的策略,让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始终掌握主动权。 正如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坦言:“在与中国谈判的八年里,他们从未停止要求讨论出口管制。” 这场看似简单的稀土之争,实则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当美国财长的 “10 天期限” 撞上中国商务部的 “依法依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种贸易策略的碰撞,更是两种发展逻辑的较量。 中国用稀土这枚 “战略棋子”,既捍卫了自身发展权益,又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商务部重拳出击!倒卖稀土按叛国罪论处,幕后黑手休想逍遥法外,普通人哪有本事把稀土
【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