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 最后的军礼——忆我的妈妈】
一、投笔从戎
1950年,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正在武汉大学读大二的妈妈,那届武大电机系唯一的女生,毅然响应祖国号召投笔从戎,立志要奔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最前线。
图片1武汉大学学生证
妈妈这个决定,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青春注脚。一个从农村出来在武汉苦读几年中学,考上心仪大学的女学生,在大二迎来了新中国,正是可以静心读书的好时光,在国家需要之际,一腔热血地放下书本响应号召,决心奔赴战场。这不仅是勇气,更是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
图片2、3武大同学签名欢送妈妈参军及妈妈的入团证书
二、服从分配
新兵训练结束后,妈妈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预备总队当教员,当时的政委是陈昂(后来的通信兵部领导)。虽然妈妈多次努力申请,强烈要求上前线。但是组织上考虑到大学生是部队非常宝贵的资源,当时的空军才刚刚筹建,需要这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妈妈只能服从组织安排,奔赴培养空军人才的光荣岗位。
图片4
妈妈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和对美帝侵略者的仇恨,积极投身到培养空军人才的工作中,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积极工作努力上进,在入伍的第二年,因工作突出成绩斐然,妈妈被授予三等功。
图片5三等功证书
三、双军伉俪
1955年,由于妈妈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超,是部队优秀的技术人才,没有被当时女兵退伍潮波及,荣幸的被授予了军衔。当时我军已有通信兵兵种,需要成立高级通信兵学院培养通信指战员,爸爸妈妈服从组织安排,从空军调往沈阳高级通校。这里插一句,我爸爸是华野部队(后编为29军)打完解放厦门战役被调往空军的,爸爸参加过淮海战役,打仗英勇顽强,曾荣获一等战功和师战斗英雄称号。也许妈妈是崇拜英雄的爸爸,高学历的妈妈爱上文化不高的爸爸。听爸爸战友说,爸爸妈妈调往沈阳后在大院小礼堂(军人俱乐部)举行婚礼,当时的政委院长都参加了,女知识青年嫁给英雄军官在大院传为一段佳话。
图片6爸爸的一等功奖状
图片7军区群英会上的爸爸和智取华山战斗英雄刘叔叔
图片8、9授衔后的爸爸妈妈
妈妈从军35年,一直耕耘在军事院校的讲台上,为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通信指战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曾被评为总参三八红旗手,多次荣立三等功。
图片10沈阳通信兵学院颁发的奖状
图片11妈妈在备课
四,解甲归诗
1985年,妈妈从部队光荣退休,退休后的妈妈拾起了她从小的兴趣爱好,读诗学诗写诗,又是勤奋30年,写下一千多首诗词,在很多刊物投稿发表。在后十年与疾病抗争中,仍然笔耕不辍。在妈妈晚年,我为她做的最令她高兴的事是编辑出版了她的诗集,妈妈捧着这本精美的诗集爱不释手,这是她生涯中又一份成就,工作时培桃育李,退休后也果实丰硕,这本书一直到临终都放在枕边。我对妈妈说,这本诗集就是我为妈妈献上的果盘,装满妈妈的成果双手呈上!
图片12妈妈的诗集爸爸亲笔题写书名
五、安排后事
在妈妈生病以后,她就与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定把自己的遗体献给母校的医学院(院校整改后妈妈所在的武汉大学电机系并入华中科技大学,妈妈就成了我的校友,接受妈妈遗体的同济医学院也并入华中科技大学。这里又插一段:为了表彰妈妈这批投笔从戎的在读大学生,武汉大学在1985年给妈妈补发了毕业证书,我笑妈妈成了我的“学妹”,比我晚三年毕业呀。武汉大学这一举动,充分肯定了这批热血青年的奉献精神,颁发毕业证是武大和这批学子们共同的骄傲)。捐献遗体,妈妈是要用这种方式完成一个老战士最后的奉献。
图片13、14、捐遗纪念证,35年后补发的毕业证
图片15最后一次党费
妈妈还向党组织交了两万元的特殊党费,当收到北京寄来的党费收执时,看到上面盖着中组部的大红章,妈妈非常高兴和欣慰。
妈妈一再叮嘱我,她走后我如果不按她的意愿与红十字会联系,就是对她最大的不孝。
六、最后军礼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我把老爸爸接到病房,那是二老最后一次见面,妈妈拉着爸爸的手,已经无法说话,在爸爸准备离开病房时,妈妈吃力的举起右手,敬起了军礼。90岁的老爸站在床边,也向妈妈回敬军礼,两个老军人就这样默默对视,用他们为之奉献一生的最高礼节相互道别,一旁看到这一幕的我被震撼了!赶紧拿起手机为二老记录下这最后的军礼!
图片17最后的军礼妈妈留给爸爸最后的绝笔。
后来这张照片从我的朋友圈被无数人转发,很多陌生的人跟我联系,表达对两位老人的敬意。军礼后一周,2016年9月24日6时30分,85岁的亲爱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她老人家留给我的最后六个字是:知足了,该走了……
七、信仰永存
我妈妈没有墓地,她的名字刻在了红十字会为遗体捐献者建的纪念碑上,我去过石门峰那座纪念碑,细细寻找着妈妈的名字,在一个角落很不显眼,隐藏在几千个捐献者中,这就像我妈妈的风格,平凡低调,但刻着她名字的那座丰碑,恢宏伟大!
我女儿说,她们80后的青年,不一定能懂姥姥那代人所处时代的行为,但她知道,姥姥是有信仰的人,是的,信仰,是妈妈一生的支撑。
附上妈妈最后的遗作:
《回顾生平并申遗愿》
~蓝毓敏于重病中~
生逢祖国山河破,
幼失双亲岁月艰
秭助兄扶余发奋,
终登武大电机班
抗美援朝尊召唤,
投笔从戎任教员
卅五春秋勤奋战,
培桃育李尽薄绵
超龄解甲欣然退,
旧嗜重拾咏古篇
卅载笔耕诗作累,
书刊屡录奖频颁
休闲日子未虚度,
老有所学夕照妍
回顾生平无怨悔,
唯惭建树少而凡
人民厚待难为报,
谨献遗躯供教研
永别之时深祝愿,
亲人挚友享康安
惜离盛世虔祈望,
民富邦兴党政廉
含笑安然归去也,
恭交党费两万元
附一 敬告亲朋
提前办妥身后事,
勇战病魔更心安
敬告亲朋休过虑,
乐观唯物利延年
附二 示女儿李群
人生岂可永延年,
一旦归天亦坦然
嘱汝为余偿夙愿,
遗躯速献莫迟延
附三 致参加遗体解剖实习的学子
实习良机望珍惜,
认真操作务求精
学成超技医民疾,
余在黄泉亦慰欣
2022年12月25日,97岁高龄的我亲爱的爸爸被新冠带走……爸爸妈妈安息吧,您们身虽离去,精神永存!
李群写于2025年建军节前夕
(来源:大院孩子原创: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