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我国的重大阴谋得逞了?法新社报道,2025年中国船厂的新订单量同比暴跌6

探修説 2025-07-13 13:14:34

特朗普对我国的重大阴谋得逞了?法新社报道,2025年中国船厂的新订单量同比暴跌68%,全球订单中的份额从去年的75%下降到今年的56%,而韩国的份额则从14%上升到30%。 特朗普这招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操作,把美国造船业的家底都抖搂出来了。2025 年 1 月他刚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对中国船舶征收浮动港口停靠费 —— 虽然没明说具体数字,但业内人士透露,单艘集装箱船停靠美国港口的费用比以前暴涨了 300%,相当于每艘船多掏几百万美元 “买路钱”。这招看似针对中国造船业,结果却把国际船东们吓得够呛:原本计划在中国下单的希腊船王,转头就把 10 艘 LNG 船订单给了韩国现代重工;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更是直接取消了与中国船厂的谈判,理由是 “成本风险不可控”。 韩国人这下可逮着机会了。他们一边宣布给造船企业提供年利率 1.2% 的低息贷款,一边掏出 15 亿美元出口信用担保,专门用来撬中国客户。更绝的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还联合三星、现代等财团,推出 “造船技术共享平台”,把液化天然气船的焊接工艺、脱硫塔安装标准等核心技术打包成 “解决方案”,直接送到中东船东的办公桌上。这波操作下来,韩国三大船厂上半年接单量同比翻了两番,尤其是大宇造船海洋,光 LNG 船订单就拿下了 27 艘,比去年全年还多。 中国造船业哪能坐以待毙?江南造船厂直接亮出 “撒手锏”:把 17 万立方米 LNG 船的建造成本压到 1.8 亿美元,比韩国同类型船舶低了 15%。但即便如此,很多欧洲船东还是犹豫 —— 毕竟美国港口的 “杀猪刀” 悬在那儿,谁敢保证今天下单的船,五年后还能正常停靠洛杉矶港?这种不确定性,让中国船厂在谈判桌上吃了大亏。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造船业成了最大笑话。特朗普本想通过 “制造业回流” 让美国重新成为造船大国,可美国本土船厂连一艘 2 万箱级集装箱船都造不出来 —— 他们的船坞还停着上世纪 90 年代造的老旧设备,工人连分段模块化建造技术都没听说过。今年 3 月,美国海军想订购 6 艘濒海战斗舰,结果本土船厂报价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 4 倍,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延长老旧舰艇服役期。 中国这边早就开始布局后手了。中船集团跟沙特阿美签订的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造船协议,一口气拿下 30 艘 VLCC(超大型油轮)订单,每艘船都预装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导航系统。更绝的是,中国船厂把船舶设计软件直接嵌入 “一带一路” 国家的航运数据库 —— 马来西亚船东只要在电脑上输入货物类型、航线距离,系统就能自动生成最经济的船舶方案,连修改图纸的时间都省了。这种 “保姆式服务”,让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不降反升,越南船东今年就有 12 艘散货船订单花落中国。 最打脸的是美国的政策逻辑。他们一边高喊 “国家安全”,一边把美国海军的补给船订单外包给韩国 —— 因为美国本土船厂根本造不出符合要求的破冰船。更讽刺的是,韩国卖给美国的 LNG 船,关键部件液化天然气储罐用的还是中国中集安瑞科的技术。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让美国造船业的空心化问题彻底暴露:2025 年上半年,美国本土船厂新接订单量同比暴跌 58%,连美国海事协会都忍不住吐槽:“我们在太平洋上开的船,要么是中国制造,要么是用中国技术造的。”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争夺。中国造船业用 30 年时间从 “跟跑” 到 “并跑”,靠的 可不是美国那点关税花招。看看江南造船厂刚下水的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全船 95% 的设备都是国产;再瞧瞧沪东中华交付的 “长恒” 号 LNG 船,采用的薄膜型液货舱技术连韩国人都眼红。这些硬实力,才是中国造船业真正的护城河。美国要是真有本事,就该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技术上,而不是靠打压别人刷存在感 —— 毕竟在船舶工业这个战场上,从来都是 “技术为王”,靠关税保护出来的产业,早晚得被市场淘汰。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