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脑袋砸烂,一代名将就此殒命,朱元璋大怒,让李文忠率兵去追击蒋英,在杭州将其抓获,血祭胡大海。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362年初,朱元璋的爱将胡大海在视察金华防务时,于八咏楼附近遇刺身亡。 消息传回应天,朱元璋震怒悲痛,严令徐达追凶。 主谋蒋英最终被擒,杖杀于胡大海墓前。 朱元璋曾盛赞这位阵亡大将: “武人不知书,却不嗜杀,不掠妇女,不焚庐舍,实乃百年难遇的良将。” 然而,这位被高度评价的将领,其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却充满悲剧色彩,与朱元璋的统治紧密相连。 胡大海,安徽泗县人,身材魁梧,天生威严。 1353年,他投奔南下定远自立的朱元璋,很快凭借勇猛与才能脱颖而出,不到两年便升任“右翼统军元帅”,地位堪比徐达。 在攻取和州时,他智计百出,伪装元军犒赏队伍,兵不血刃拿下城池。 他心胸宽广,当年轻的邓愈被任命为主将时,他毫无怨言,尽心辅佐。 1357年,胡大海迎来高光时刻。 在徽州,他率军迎战元末名将杨完者的十万大军。 胡大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竟打得杨完者溃不成军。 随后在建德再败元军,杨完者羞愤自缢。 此战令胡大海威名大振。他与邓愈进军浙江,为朱元璋开拓了富庶的浙东基地。 胡大海虽为武将,却深知人才重要。 攻占婺州后,他积极寻访名士,将大儒朱升推荐给朱元璋。 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成为朱元璋的根本战略。 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等最终投效,也离不开胡大海的举荐。 在军事上,他同样出色。 守卫诸暨时,他识破张士诚大将吕珍的水淹之计,反引水倒灌其大营,大败敌军。 吕珍被迫求和,胡大海不顾部将王恺关于吕珍狡诈的警告,信守承诺放其离去,展现了乱世中难得的信义。 1358年,胡大海独镇浙东六府。 他攻占军事重地处州,控制赋税重地信州,对张士诚形成战略包围。然而,巨大的成功暗藏危机。 早年攻占严州时,他收留了蒋英、刘震、李福三位苗将,未详查其底细。 此三人早已暗中投靠张士诚。 1362年初,胡大海至金华视察。 蒋英等人设下毒计,邀其往八咏楼观弩。 途中,蒋英指使同伙诬告,趁胡大海分神之际,以铁锤猛击其头部。 胡大海当场身亡,随行的次子胡关柱和谋士王恺亦被杀。 若非李文忠迅速平叛,浙东恐将易主。 朱元璋闻讯,令徐达擒杀蒋英以祭英灵。 朱元璋对胡大海评价极高,称其具备良将的珍贵品质。 但就在胡大海遇害四年前,朱元璋却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处死了胡大海的长子胡三舍。 当时胡大海在外征战,胡三舍留守后方,违反了朱元璋的严厉禁酒令。 朱元璋以“宁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法不行”为由,处死了胡三舍。 此举固然为严肃军纪,也深刻体现了朱元璋的铁腕驭下之术。胡大海并未因此反叛,但金华之变夺走他本人和次子的性命,胡家几乎绝嗣。 朱元璋晚年追忆功臣时常动情,多次引用胡大海的“三不”原则教导子孙。 多年后,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随徐达北伐时怯战失利。 徐达按律斩其副将,却将胡德济押送京城。 朱元璋念其是胡大海唯一存世的亲人,破例赦免,调任陕西都指挥使。 这一宽宥,或许隐含了朱元璋对胡大海的一份复杂情感。 胡大海的一生,是忠勇与信义的写照,其悲剧结局,既折射了乱世的凶险,也映照出帝王心术的凛冽。
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7-13 13:58:06
0
阅读: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