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钱学森力推的“接班人”,也是钱老临终前还挂在嘴边的人!美国、英国、俄罗斯试射

芸霄记史 2025-07-13 15:28:36

他是钱学森力推的“接班人”,也是钱老临终前还挂在嘴边的人!美国、英国、俄罗斯试射洲际导弹全部失败,唯独他设计的DF-31成功试射,震慑宵小!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四人其一就有他,可他却没有到现场领奖,因为他在上年6月就已经溘然长逝,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   说到王永志,不只是中国航天的重要功臣,更是中国自主科研力量的缩影。   他的成就不仅局限在实验室,也真实地体现在中国技术一步步走到世界前列的过程中。   时间往回推几十年,中国刚刚迈出自己的中程弹道导弹研发步子,这个过程没那么顺利。   第一次重大试射,火箭还没飞多远就失控坠毁,让整个项目组压力山大。   现场没人敢懈怠,带头扛住压力分析问题的,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找来骨干日夜不停地研究,团队里那个最用功、最敏锐的年轻人就是王永志。   烧脑的研讨会之后,大家锁定是控制系统的问题,接着又是一两年不停地优化,各种方案全都试遍了。   可等到再次把新东风二号推到发射架上,新难题又来了。   工程师们算了半天,觉得按照方案下去射程根本不够,纠结在燃料配比和贮箱容量上。   有人犹豫,有人担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想不到好办法。   就在全场近乎压住气喘声的时候,王永志站出来,他的建议与常规完全相反。   他不是让加燃料,而是提出得抽掉六百公斤。   他发现高温下燃料密度变低,导致实际加进去的重量超标,推重比被拖累。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有依据,不是异想天开。   老专家有的摇头,有的担心,结果钱学森顶着压力,同意直接试王永志的方案。   发射那天,导弹稳稳地飞到了目标上空,全场松了一大口气,这个突破直接巩固了中国导弹研制的根基。   试验大获成功后,王永志再没离开过核心岗位。   钱学森认准了王永志的实力,直接把他推上了副总设计师。   后来更是在第二代洲际导弹系统的攻关上,让王永志带队,中国的新一代战略武器就这样诞生。   王永志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带头人,很多重大型号他都亲自抓,把航天的种子种了下去。   2003年,杨利伟搭载飞船成功上天又平安归来,消息很快传进了钱学森的病房。   钱老那时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但他首先关心的不是飞天的激动,而是问王永志还在不在岗位上。   王永志听到老前辈的问候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请人带口信,说团队一直在传承钱老的精神,一步步把事业推向前。   从这一问一答里,让人能感受到中国航天薪火相传的精神。   2009年,钱学森辞世。   2024年,王永志也离开了我们。   两代航天人的故事落下帷幕,但由他们托举的中国航天事业早已结下了丰硕成果。   天宫空间站在轨道上稳定运行,新一批科研人员正一步步把航天梦变成现实,他们搭起了世界级的科技平台,让中国人走向了星辰大海。   现在中国人能在太空建造空间站,能让自己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这背后就是一代代中国精神的薪火相传。 信源:中国载人航天“大总师”走了,钱学森推荐了他——中国新闻周刊

0 阅读:1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