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战士救下一个突然病重的老人,事后不但没有被升职,反而被组织要求退伍,多年后才知道这位老人是开国上将。 “保群啊,当年要是没有你,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交代在那间病房里了。”1987年,已经年迈的开国上将张爱萍举起酒杯,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的赵保群,他声音洪亮但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听到张爱萍将军这话,赵保群也眼眶微红,局促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同时,将军的话也瞬间将他俩拉回了那个1972年的夏天。 彼时,赵保群的提干政审刚刚通过,但旋即上级就下达了一个紧要任务,要他去北京301医院监护一位名为“张绪”的老人。其实说是监护,但更像是一种对待罪人的监视。 不过当时的赵保群并不在意到底是监护还是监视,对他而言这就是一次国家派给他的任务,而且很可能是一次关乎于他最终能否顺利提干的任务。 来到医院后,赵保群看到了自己的任务目标,那个名为张绪的老人。起初,赵保群对他十分戒备,老人的一举一动他都十分在意。 但慢慢地,他渐渐转变了看法。那位老人浑身都是伤病,面对上级派来的专案组呵斥毫不畏惧。但这也没啥,毕竟俘虏、罪人之类的他见多了,不配合的多的是。 只是在每日相处中,他慢慢发现张绪似乎并不是十恶不赦,他言语行为中都有着“大家风范”,并且还十分接地气,尤其是对待粮食,非常珍惜,根本不像自己猜测的罪人。 不过这点恻隐之心,也很快被他对前途的考量压了下去:“任务就是任务,提干在即,不能出错。”他反复告诫自己,刻意不去在意老人的一举一动。 不过,人心终究不是铁板一块。最终他的那点恻隐之心,压倒了上级冰冷的命令,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他渐渐和张绪有了交流,一次,两次,三次……渐渐连他都忘了交流过多少次,两人也因而处成了朋友。 张绪的眼界很高,每次说话对赵保群都有着不小的提点,而这也让赵保群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人绝不是罪大恶极之人。 但不久之后,一次深夜他突然接到了关于张绪的急报,说他中了毒,命不久矣。听到这话,赵保群不敢迟疑,连忙冲进病房。 只见老人躺在病床上,出气多进气少,俨然一副即将逝去的样子。但赵保群却临危不乱,叮嘱好现场人员后,他连忙找来了医生来救治。 也许是老天有眼,没想到这一治,竟然真给救回来了。与此同时,针对张绪中毒的事也引发了他的怒火,他一心想要调查。 然而,他却被张绪拦住了,张绪表示说里面水很深,让赵保群不要轻易涉险,否则最终就是引火烧身。对于张绪这位老爷子,赵保群还是很敬重的,毕竟他之前的言语都有大智慧,于是便选择了听从。 可没想到,不久之后一纸退伍令竟递到了赵保群的手上。赵保群错愕,但也无奈,经过冷静后他返回医院和张绪道了别。 但没想到,张绪竟紧紧攥住赵保群的手,眼中含泪地吐露了真实身份:“我是张爱萍。”顿时,赵保群如遭雷击,千言万语堵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个沉重的军礼,转身没入寒夜。 “将军,都过去了……”赵保群渐渐从回忆中抽身。而张爱萍却大手一挥:“过不去!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你,找了十几年!” 原来,赵爱萍被平反后,从未停止过寻找那位救了他命的赵保群,历经十多年波折,才凭借零星线索找到了他的真身。 赵保群又敬了他一杯酒,语气带着一些感慨:“当年谁能想到,那个病得快死的糟老头,会是您呢?” 信源: 解放军报|开国上将张爱萍与普通士兵的患难之交 文|礼想 编辑|萱萱老师
1972年,一战士救下一个突然病重的老人,事后不但没有被升职,反而被组织要求退伍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13 18:20: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