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清朝有人已经意识到英国火药的优长。 1843年,福建提督陈阶平上书请
零零说史
2025-07-13 18:53:41
鸦片战争后,清朝有人已经意识到英国火药的优长。
1843年,福建提督陈阶平上书请求仿造西洋火药,他“多方购得夷炮火药一小包,用鸟枪试远,实有二百四十弓之数”,枪还是原来的枪,用了西洋火药,射程一下提高不少。
福建监生丁拱辰观察更加仔细,称“西洋人用药,极意精细,其力足以击远,其烟多系白色”。
但不是研究西方的火药如何造,而是凭感觉自研。丁拱辰提倡的粤东火药之法,其制作方法令人完全无法信服。
在火药制作过程中加入汾酒、大梅片、盐、白糖、萝卜、牛油等食材,真不知道是在造枪药还是在炖肉。
丁拱辰已经是当时极为了解西洋火器之人了,仍然相信这种奇怪的火药配方。
0
阅读:482
用户57xxx04
加白糖,应该是没错吧?[抠鼻]
用户41xxx03
爱迪生发明灯丝,用了好多种材料?
论语 回复 坨坨龙 07-20 16:02
你是抬傻杠,傻抬杠
坨坨龙 回复 07-19 23:13
四书教我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我经教我欧姆定律。这样你满意了吗? [抠鼻]你是纯抬杠,中国古代一直就没尊重过科学家。
坨坨龙
现在民科也是差不多。不考虑理论基础,就是那种东西胡乱搭配,就想着撞大运,创造奇迹。 现在不管是材料学还是医药学都发展得很远了。靠撞大运发现新东西,以人类的寿命计算根本做不到。
无声狂啸 回复 07-20 23:29
是现在做不到,以前(古代)完全可以。比如钠,就是一个德国的小玻璃器皿商人鼓囊炼金术发现的。他比现在中国的民科无知多了,一直努力在黄金色的人尿中炼金。现在的问题是,”低垂之果(容易被发现的科研成果)”基本上被前人摘得差不多了,搞科研的硬件和知识门槛大大提高,但不是毫无机会,人海还是有用处的。比如重稀土提纯,米帝鬼子偷国欧盟就是搞不定。这不是诺奖难度的研究,就是研究人员数量和时间的投入问题
阿玮
武强再强,骨头是软的,也拿不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