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十年前的今天是星期一,我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当时还叫

博锌评科技 2025-07-13 18:57:03

今天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十年前的今天是星期一,我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当时还叫万象城的写字楼。这里是小米公司当时在附近的三处办公点之一,但与以往每次来访的身份不同,这次我是以新员工的身份前来入职。

在12楼的“大米”会议室里,我和满屋子的应届毕业生一起接受新员工培训。这群未来的同事朝气蓬勃,只有我是拥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社会招聘员工。以至于当身旁一位同学问我毕业于哪所学校时,我回答:“四川大学,不过我已经毕业十多年了。”

2015年的小米远未达到如今的规模,这不仅体现在业务体量上,也包括员工数量和组织架构的完善程度。甚至在当时,小米还没有设立“公关部”这样一个部门。我加入的是当时的小米网大市场部。那个时期,小米网承载了公司的全部销售体系,也可以理解为如今小米集团中国区的前身。

十年间,小米公司已成长为小米集团。入职时据说员工总数仅四五千人,如今已超过六万。这十年,社会在进步、产业在变革、企业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组织架构也迥异。比如2014年雷总在央视节目中提到:“小米基本上没有营销团队。我们提倡的是,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我们建议,不要把心思放在营销上面。”这句话至今仍被断章取义引用,但在小米创业初期(2011年正式发布第一款手机),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只要产品质量、服务和口碑足够好,自然会被消费者发现。因此,小米早期不仅没有像样的营销团队,甚至连销售团队也是基于小米网官方网站自建电商平台开发团队发展而来。

加入公司两年后的2017年,徐洁云找到我,说要筹备组建公关部,为公司上市做准备。小米要成为上市公司,就需要一个真正的公关部了。当时我还在斌总身边担任特别助理,同时也参与了小米新零售线下渠道的调研与拓展。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公关”职能严格来说只有三个人负责。徐洁云需要整合全公司各业务板块对外的传播出口和媒体对接人员。因此,2017年11月小米深圳万象天地的首家全球旗舰店开业,应该算是小米集团公关部对外开展活动的起点。

即便是2018年小米集团登陆香港主板上市时,我也是以中国区同事的身份去支援集团公关部工作的,所以当时洁云总向在场媒体介绍集团公关部成员时,我还是编外人员。

2019年中,我如愿转岗回到集团公关部。这一年,我不仅正式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关总监,还借着公司一个月后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契机,成为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公关总监——这在我的职业规划中,是万万没想到的。

2020年底,洁云总根据集团的干部轮岗制要求成为首批轮岗者,由我接手集团公关部。此时的集团公关部已有四五十人,带领如此规模的团队,是我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我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深知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份工作时,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五年过去。到今天,我已加入公司整整十年,成为同事眼中彻头彻尾的“老员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的绰号“化爷”,这个绰号是圈内私下开玩笑的外号还是源于老北京的尊称,我已记不清由来,但大概率是因为说我“上了年纪了”。

前段时间许晓辉发过一个视频,讲述自己人生中错过的大佬。我和他相识于2015年4月1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说不定正是那时的相识与交流,加速了我从媒体转型跳槽到企业。总之,三个月后我便放下了超过十年的媒体工作,来到北京加入小米。当然,与他不同的是,这十年里,我没有错过他提到的那位大佬之一——雷总。

最近与一些老同学、前同事交流时,他们都说我十年前选对了。选择确实重要,机遇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常是可遇不可求。抓住机遇,做好选择,其实就是找到并保持热爱。热爱可抵岁月艰难,热爱可抵时光漫长。一切都是过程。正如曾国藩所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0 阅读:0
博锌评科技

博锌评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