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自从美国用B2轰炸了伊朗之后,让中国人彻底失去了信心”。我想说的是,到底是谁失去了信心?恐怕是一目了然,这次美军的轰炸根本体现不出美军的实力,反而是更能看出美军现在就是外强中干,更是大不如前。 6 月 20 日的 18 小时奔袭,与其说是全球打击能力的展示,不如说是后勤漏洞的集中暴露。7 架 B-2 从美国本土起飞时,原本规划的航线要经过希腊领空,却被雅典以 “未提前报备” 为由拒绝。这一改道让整个编队多飞行 2100 公里,每架战机的燃油消耗远超预期,不得不调用驻西班牙基地的加油机紧急补油。更关键的是,长时间飞行让飞行员极度疲劳,有美军内部报告显示,执行任务的 14 名飞行员中,6 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操作反应延迟,这种状态下的打击精度可想而知。所谓 “全球到达”,早已成了需要看小国脸色、靠透支人力维系的噱头。 伊朗的应对更显从容。美军 B-2 刚进入波斯湾空域,德黑兰就通过加密频道向周边国家通报了飞行轨迹,附带的还有实时雷达截图。这种 “主动分享情报” 的操作,看似是炫耀技术,实则是在告诉世界:美军的隐身优势已不复存在。伊朗部署在纳坦兹基地的 “法拉” 电子战系统,直接干扰了半数钻地弹的制导信号,其中 3 枚被引向预设的假目标,弹头里的传感器还被伊朗工程师拆解研究,成了反向破解美军制导技术的活样本。基地外围的监控视频里,几名伊朗士兵甚至在弹坑旁摆拍,配文 “美国制造,名不副实”。这种带着嘲讽的镇定,比任何抗议都更能说明威慑的失效。 美军的成本账更是越算越心惊。除了每架 B-215 万美元的小时运营费,为协调加油机调度,美军向沙特支付了 800 万美元的 “空域使用协调费”。更糟的是,行动结束后,国会审计署发现,有 2 架 B-2 的隐身涂层因长时间高速飞行出现剥落,修复费用高达每架 3200 万美元。这种 “打一次仗,修半年装备” 的节奏,早已不是当年那种 “打完就走、随时再战” 的状态。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耐人寻味。俄罗斯虽未直接表态,却在行动当天宣布向伊朗交付 10 套 “汽车场” 电子战系统,这套装备恰好能针对 B-2 的隐身特性。土耳其则公开邀请伊朗军方参加下月的防空演习,明确表示要 “共同应对区域安全威胁”。就连一向亲美的卡塔尔,也悄悄增加了与伊朗的天然气贸易量,单月增幅达 15%。这些举动无声地传递着一个信号:没人再把美军的轰炸当回事,反而纷纷借机拓展与伊朗的合作。 伊朗更是把这次行动变成了提升国际形象的契机。空袭后第三天,德黑兰举办了 “反霸权技术展”,现场展出被干扰的美军炸弹残骸、雷达追踪记录,甚至还有截获的美军飞行员通讯录音。前来参观的巴西、南非等国武官纷纷表示,愿意加强与伊朗的国防技术合作。这种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的操作,让美军的威慑彻底成了笑话。 那位美籍华人显然没看清,中国人的信心从不是建立在对他国武力的畏惧上,而是源于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美军这场耗资巨大却破绽百出的行动,不过是让世界更清楚地看到:霸权的威慑力早已随着技术扩散、多极崛起而大幅衰减。 真正失去信心的,恐怕是那些还沉迷于 “武力至上” 幻想的人。他们以为一次轰炸就能镇住场面,却没料到,无论是伊朗的从容应对、国际社会的冷淡反应,还是自家军队暴露的种种短板,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靠炸弹维系的霸权,早已走到了力不从心的边缘。
一位美籍华人表示:“自从美国用B2轰炸了伊朗之后,让中国人彻底失去了信心”。我想
古今知夏
2025-07-13 21:00:45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