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云海仙踪觅 2025-07-13 23:54:59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1998 年 5 月 16 日的雨雾,像湿棉絮裹在西南深山的脊梁上。 何家庆的帆布包早就空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前天就给了山坳里那个发烧的娃。 裤脚的泥块坠得腿肚子发酸,他扶着棵老杉树喘气,喉结滚动着,胃里空得发疼,像有只手在里面拧干了最后一滴津液。 山民的木屋歪在坡上,烟囱里没冒烟。何家庆攥着衣角走过去,竹篱笆上的南瓜花蔫头耷脑,像他此刻的勇气。 “老乡,能…… 能给口吃的不?” 他眼镜片上的水雾模糊了视线,只看见门里探出张黧黑的脸,手里攥着根赶猪的竹鞭。 那碗东西端出来时,酸馊味先一步钻进鼻腔。黑乎乎的糠麸里混着野菜根,几片没嚼烂的红薯皮浮在上面,苍蝇在碗沿嗡嗡打转。 何家庆的手抖了抖,接过碗的瞬间,看见老乡家的土墙上,用炭笔写着 “欠粮三斗”。 他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娘也是这样,把野菜团子留给弟妹,自己嚼着带刺的红薯藤。 眼泪砸在碗里,混着糠麸的涩味。他蹲在猪圈旁,一口口往下咽,粗粝的渣子刮得喉咙生疼,却比不上心口的酸。 猪圈里的老母猪哼唧着,眼巴巴望着他手里的碗 —— 原来这已是山民能拿出来的 “好东西”。 老乡蹲在门槛上抽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像在数这日子的苦。 “这是魔芋。” 何家庆指着墙角丛生的植物,突然开口。老乡愣了愣,“猪都不爱吃的东西”。 他却抹了把嘴,眼里亮起来:“能卖钱,能当饭,我教你们种。” 那天的雨停了又下,他在泥地上画图,讲魔芋的根能磨粉,叶子能喂猪。 老乡的烟锅在地上敲出小坑,坑边渐渐围拢了几个揣着手的山民。 这不是他第一次跟贫穷较劲。1984 年的大别山,猎人把他从崖底拖上来时,他怀里还揣着野菜标本。 老父亲把棺材本塞给他,说 “你爹没本事,就盼你能让山里人多口吃的”。 在绩溪的洪水里,他抱着魔芋种站了三天三夜,血吸虫钻进皮肤时,他正给村民讲 “这东西耐活,像咱山里人”。 1998 年的那碗猪食,成了他胸口的指南针。他揣着两万七千元积蓄走西南,蛇咬的伤口在雨里发炎,肿得像魔芋的块茎,就用草药敷着继续走。 中巴车被洪水卷走时,他攥着的笔记本上,记着八个省的土壤数据。 在苗寨,他跟着妇女背粪筐,学用山歌调子唱 “魔芋要深栽”;在彝乡,他用木炭在石板上画栽培图,比给大学生讲课还耐心。 魔芋丰收那天,黔东南的山民抬着他游村。他蹲在地里,捧着沉甸甸的魔芋蛋子,笑得像个孩子。 这些曾被当成猪食的东西,如今成了存折上的数字,成了娃们书包里的新书。 他开的培训班里,有个瞎眼的老汉摸着魔芋说 “这疙瘩滑溜溜,像好日子”,说得他眼眶又热了。 2016 年,67 岁的何家庆还在山里转。南京大学的办公室里,他的抽屉里总放着块干魔芋,饿了就嚼两口,味道跟 1998 年那碗猪食差不多。 学生们说他 “抠”,一件衬衫补了又补,却把奖金全寄给了贫困生。直到躺进病房,他还在改《魔芋栽培图谱》,手指抖得握不住笔,就用铅笔头在纸上蹭。 临终前,他捐了眼角膜。医生说,两个贫困地区的孩子能重见光明了。 他的书桌上,那枚猎人送的山核桃还在,被摩挲得油光发亮,像他走了一辈子的山路,坑坑洼洼,却透着股子硬气。 山民们后来都说,何教授是带着 “猪食” 上路的。 其实他们不懂,那碗猪食早被他酿成了蜜,甜了八省百县的山坳,甜了无数像他小时候一样盼着饱饭的娃。 而那枚山核桃,至今还在某个山民的窗台上,风吹过的时候,会发出 “嗡嗡” 的响。 参考来源:“失踪”305天后,他还活着一日一度一日一度官方澎湃号 2022-01-25

0 阅读:11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