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爆料,存在有人内外勾结大肆走私稀土的情况。7月9日,英国路透社发布了一篇报道

赵财苗 2025-07-14 01:43:11

外媒爆料,存在有人内外勾结大肆走私稀土的情况。7月9日,英国路透社发布了一篇报道,其内容着实令人揪心——中国的稀土正被人里勾外联,换个“伪装”就运往美国。 报道称,美国企业勾结我国这边的一些内奸,将受管制的稀土伪装成铁矿、锌矿,乃至艺术品。先运到泰国、墨西哥“漂白身份”,贴上第三国的标签,最终运至美国的军工厂。仅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国通过这种手段就获取了3834吨中国氧化镝,这比正常贸易三年的总量还要多。 这些走私团伙的手段,就如同谍战片里的情节一般。例如广西有一家企业,将镝锭伪装成焊锡膏;深圳的走私分子用锡箔纸包裹25吨镝锭,混在医疗设备里企图蒙混过关。还有一些不法商家,把整批稀土拆分成小包裹,通过跨境电商的冷链物流分散运到香港或者东南亚,然后再重新打包。更气人的是,有稀土企业的关键岗位人员,收受高额好处费,帮美国买家修改成分数据,甚至连稀土提纯的配方都交了出去。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利润过于丰厚,想要铤而走险。在中国对稀土实施管制之后,价格大幅上涨,一公斤能卖到3000美元。走私1吨的利润,相当于正规出口10吨的利润。美国有个企业家帕克就公然表示,管制使得价格暴涨,中国企业为了利益才敢冒险。在这些人眼中,国家安全早已被抛诸脑后,沦为可用来换钱的筹码。 原本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管制,是反制其科技卡脖子的一张王牌。美军72%的稀土元件都依赖中国,F35战机缺少中国的镝元素,生产线就得停工。然而这一走私链条一旦形成,这张王牌就成了“空心汤圆”,没什么效力了。 更为可怕的是,被走私的不只是稀土,还有钨、钛这些超硬金属和航天材料。这些战略物资流失出去,就等于给对手递上利刃,反过来伤害自己。而且这不仅仅是走私产品的问题,还伴随着技术泄密的严重隐患。有一家科技公司仿造国家机密级的离心萃洗机,其技术团队中还有人参与过国家稀土攻关项目;有高校教授借着学术合作的名义,将量子级联分离装置的参数泄露给美国,直接使我国的技术优势大打折扣。要是核心技术都被窃取,即便手中的矿再多,也守不住这块价值高地。 为了遏制这股疯狂的走私之风,7月1日新的矿产资源法开始施行。走私战略矿产,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案值超过500万的,按照危害国家安全罪论处,有可能判处死刑。已经有37家涉案的冶炼企业被列入黑名单,出口配额削减了一半。商务部、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还联合发起了“雷霆2025”行动,全国口岸一同严查。 具体的措施也很务实: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稀土从矿山到出口,都绑定电子标签,全程可查询来源、追踪去向;在中蒙边境安装了3.2万个传感器,依靠震动频率就能识别车厢内矿砂的类型,走私查获率一下子提升到98%;海关还运用人工智能分析报关单,专门揪出那些伪报、瞒报的案件。对于那些吃里扒外的企业,就应当罚得他们倾家荡产,责任人也得把牢底坐穿。 不过也应当看到,正规的民营企业由于审批缓慢,流失了不少客户,一季度出口额下降了40%。现在国家已经明确区分军用和商用,给合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保障订单,让守规矩的企业能够好好生存下去,这才是长久之计。 守住资源、守住技术固然重要,守住人才更加关键。稀土之争,本质上是技术垄断权的争夺。美国和欧洲的稀土分离技术,比我国落后20年以上。听闻外方正以数倍的高薪,来挖我国的稀土工程师。所以国家很有必要排查稀土行业的核心技术人员,一方面要保护好他们,另一方面也要严格监管他们的出境和对外联系,不能让核心机密随着他们流向西方。同时,那些因为禁运而经营困难的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也应当得到经济补偿,不能让守规矩的人寒了心。 稀土看似是“土”,却是科技和产业的命脉。这场战役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矿山和厂房。走私者偷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国家的安全。守好这道防线,既要依靠执法者的铁腕,也要依靠企业和从业者的良心。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