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铁原阻击战结束后,63军军长傅崇碧重伤陷入昏迷,醒来后,他看到彭德怀就在他面前,忍不住落泪,说:"我要兵!"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一开始势头凶猛,几乎占领整个韩国。可没多久,美国带着联合国军杀进来,9月15日仁川登陆,直接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战局瞬间翻转。10月1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中国不得不出手。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式加入战斗。 志愿军入朝后,打了五次大战役,试图扭转局势。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开打,本想一举歼灭联合国军主力,结果前期顺利,后期却撞上了硬骨头。联合国军在李奇微指挥下,用“磁性战术”灵活应对,让志愿军压力倍增。 铁原,朝鲜中部的一个交通要道,是志愿军的命脉所在。控制了铁原,就能掐住志愿军的补给线。第五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看准了这点,集中兵力想突破铁原防线,切断志愿军退路,实施“绞杀战”。志愿军总部决定,必须在铁原打一场阻击战,掩护主力撤退调整。 这场任务落到了第63军头上。这支部队由华北军区第66军改编而来,下辖三个师,总兵力不到2万,装备简陋,弹药也不足。而对面,联合国军出动了美军第3师、第25师和韩军第6师,兵力好几万,还有坦克、火炮和飞机支援,实力悬殊得让人头皮发麻。 傅崇碧,1916年出生在四川通江,1932年参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打过来,经验老道。接到铁原阻击任务时,他知道这仗不好打,但没退缩。他对部队说,铁原是生命线,哪怕拼到最后一人,也得守住。 1951年5月27日,战斗打响。联合国军火力猛得像下雨,炮弹炸得阵地一片狼藉。志愿军靠着步枪和手榴弹硬抗坦克,伤亡一天比一天多。傅崇碧不光坐镇指挥,还跑到前线督战,调整部署。5月30日,敌人猛攻第187师阵地,他果断调预备队增援,用炮兵反击,硬是把敌人打回去。 6月1日,联合国军卷土重来,想一口气突破防线。傅崇碧决定夜间反击,利用黑夜掩护,派突击队骚扰敌后,打乱对方节奏。这招管用,敌人攻势被拖住。可第63军也撑到了极限,弹药快没了,人也累得不行。6月5日,傅崇碧下令边打边撤,把敌人引进来消耗。撤退中,他指挥部队设防线,步步阻击,成功掩护主力转移。 可就在6月7日,敌机轰炸指挥所,傅崇碧被气浪震倒,头部和胸部重伤,昏了过去。战友冒死把他抬到后方抢救。 傅崇碧醒来时,看到彭德怀在床边,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他挣扎着说:“我要兵!”不是他逞强,而是部队打得太惨,伤亡过半,他心疼那些牺牲的战士,也急着让部队恢复战斗力。彭德怀安慰他说,援兵会来,他的牺牲已经换来了战略胜利。 铁原阻击战打了14天,第63军伤亡2万多人,歼敌2.4万,保住了主力撤退,也为停战谈判争取了筹码。这场胜利有多不容易,看看那数字就知道了。 战后,第63军被评为“铁原阻击战英雄部队”,傅崇碧升为中将。他后来继续在军队效力,晚年在北京安度余生,常跟老战友回忆那段岁月。2003年,他去世,葬在八宝山,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的一次硬仗,也是中朝友谊的见证。傅崇碧和他的部队用命拼出来的胜利,让我们今天还能坐在这儿聊这些故事。
1959年傅崇碧在军事学院学习,同皮定均去看彭德怀,彭:敢来呀?“1959年
【3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