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宋时轮在上海一家饭店用餐,可就在点菜的时候,他突然从服务员口中得知了饭店老板娘的名字,于是他立刻放下了菜单,急切地要求服务员再重复一遍那个名字…… 宋时轮是谁?1907年生,湖南醴陵人,1955年成了开国上将。1950年,他是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刚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里打得美军满地找牙。那时候,他已经是军界大佬,地位不是一般的高。可那天在上海的饭店,他听到“董竹君”仨字,反应却跟普通人似的,激动得不得了。 再说董竹君,这位也是个传奇。1900年出生,上海人,小时候家里穷,被卖进青楼。她不甘心,硬是守住了底线。1914年,她嫁给革命党人夏之时,逃出火坑,还跟着丈夫去日本念了书。回国后,她在上海开了锦江川菜馆,后来又搞了个锦江茶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那饭店可不只是吃饭的地儿,还是革命者的联络点,帮了不少忙。 故事得从1929年说起。那年宋时轮才22岁,年轻气盛,搞革命搞得有点惨,活动失败,逃到上海,身上连个子儿都没有,饿得前胸贴后背。他走到锦江川菜馆门口,实在撑不住了,想进去讨点吃的。董竹君瞧见这小伙子虽然破衣烂衫,但眼神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没多问,招呼他坐下,给了碗热面,还塞了几块银元给他。宋时轮感动得不得了,说以后一定报答。董竹君没当回事儿,就笑笑说:“小伙子,好好干革命吧。” 时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1950年,宋时轮已经是共和国的高级将领,肩上扛着责任,心里却没忘当年的恩情。那天他去锦江饭店吃饭,服务员提到老板娘是董竹君,他脑子里立马闪回1929年的那碗面。那一刻,他不是什么将军,就是个记得旧恩的普通人。他放下菜单,非要见见这位“董大姐”。 董竹君听说有人找,过来一看,是个穿军装的大人物。她起初没认出来,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宋时轮赶紧说明自己是谁,说起当年的事儿。董竹君这才想起来,眼里满是感慨。她没想到,当年随手帮的小伙子,如今成了保家卫国的将军。两人聊了半天,宋时轮说那碗面和几块银元救了他,让他能继续革命。董竹君听着,既惊讶又欣慰。 这事儿听着简单,其实挺有意思。宋时轮感恩,这不光是个人情的事儿,还能看出他骨子里的实在劲儿。打仗厉害的人,未必就忘了小恩小惠。董竹君呢,善良大方,她帮宋时轮时没想过回报,可这善意却在历史里留下了痕迹。那年头兵荒马乱的,一碗面能救命,几块钱能给人希望。他们的故事,也让人看到乱世里的人情味儿。 再往深了说,这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儿。1929年,宋时轮落魄时,正是革命低潮,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董竹君那顿饭,等于间接帮他挺过了最难的时候,让他后来能上战场,为国家出力。而董竹君的饭店,表面上是生意,实际上支持了不少革命活动。她和宋时轮,一个在前线拼,一个在后方帮,俩人走的路不一样,却都为新中国出了力。 这故事还有个接地气的点。宋时轮再牛,也是人,听到恩人的名字就激动,跟咱普通人听到老朋友似的,没啥架子。董竹君也是,生意做得大,但没忘了帮人。这俩人,一个将军,一个老板娘,身份差得远,可人性里的东西是一样的。 从时代背景看,1950年刚建国,上海还是个百废待兴的地儿。宋时轮忙着军事,董竹君忙着生意,他们的重逢,就像新中国刚起步时,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互相支撑的缩影。那时候,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人跟人之间的联系,靠的就是真心和实在。
1950年,宋时轮在上海一家饭店用餐,可就在点菜的时候,他突然从服务员口中得知了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7-14 10:47:53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