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那假如叶挺没有牺牲,他是否能超过朱德,成为共和国第一元帅? 叶挺出身广东惠阳,早年接受军事教育,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在孙中山的部队中崭露头角,1924年,他被选派赴苏联深造,系统学习红军军事理论。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他指挥独立团连战连捷,尤其是在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正是这支部队,被称为“铁军”,在党的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叶挺不仅是优秀的战术指挥员,更是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奠基人。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决定独立组织武装斗争,叶挺在南昌起义中担任前敌总指挥,掌握实战指挥权。 这场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后来红军的源头之一。 同年年底,叶挺又担任广州起义的总指挥,带领起义军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成为工农红军名义上的第一任总司令,这两场起义,叶挺都处于军事指挥核心地位,他的政治与军事资历由此确立。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未能及时回归党组织,他辗转流亡海外,直至抗战爆发,在此期间,党内斗争与外部环境使他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始终关注中国命运。 1937年,新四军组建,中央需要一个既能被国民党接受,又有党内背景的军事领导人担任军长。 叶挺成为最佳人选,这是一次政治与军事双重考量的安排,他的上任既稳住了党领导的南方游击力量,也再次确认了他在党内的战略地位。 在任新四军军长期间,叶挺积极整合地方游击力量,调动人脉关系,为部队扩编与物资筹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虽未恢复党籍,却始终服从党中央领导,体现出高度政治忠诚。 新四军在他带领下,迅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抗战的主力之一,在江南敌后战场屡建战功,毛主席称赞他“领导抗战,卓著勋劳”,可见其贡献之大。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作为军长,为保存力量,决定出面谈判,最终被国民党扣押,开始长达五年多的囚禁,他在狱中拒绝威逼利诱,坚持抗日立场,期间写下著名的《囚歌》,表达了坚贞不屈的精神。 1946年出狱后,叶挺立即提出重新入党,并在致党中央的信中表示,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继续奋斗到底,毛主席亲自修改并批准其入党申请,这说明他重新赢得了党的完全信任。 就在他准备返回延安时,乘坐的美军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坠毁,机上数位中共高级领导人全部遇难,叶挺年仅50岁,他的人生戛然而止,也将所有关于他未来发展的可能定格在了那个春天。 如果叶挺没有牺牲,1955年授衔时他极有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从资历、影响力、职务、贡献等方面来看,他不逊于任何一位后来的十大元帅。 他曾参与两次重大起义,是人民军队的早期开拓者,又在抗战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建树颇多,他的军事能力、组织能力和政治忠诚都足以支撑这一荣誉。 但要说他能否超过朱德成为第一元帅,这就必须把朱德的历史地位摆出来,朱德不仅参加了南昌起义,而且在起义失败后成功保存和整编部队,最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此后二十年,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军队最高层的军事领导人之一,长期担任总司令职务,无论是红军时期的三次反“围剿”、长征,还是八路军时期的正面抗战和敌后抗日,朱德都处于指挥核心。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带领军队完成全国解放与建军体系的建设,朱德的地位不仅建立在资历和能力上,更在于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承担了最重的责任。 在井冈山斗争中他稳定军心,在长征中他带领主力部队穿越雪山草地,在解放战争中他是整个军队战略意图的制定者之一,他的指挥风格稳健,处事宽厚,深得军中将士和党内高层的尊重。 因此,叶挺即便健在,被授予元帅也是大概率事件,但要在党内地位和军中影响力上超过朱德,成为“第一元帅”,是不容易的。 朱德的军事威望和领导权威,是几十年斗争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不是靠资历和荣誉堆砌出来的,叶挺是开山斧,劈出了通路,但朱德是掌舵人,稳住了方向。 叶挺的一生虽短,但留下的历史价值极其厚重,他是人民军队的先驱者、抗战的骨干力量、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没能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仰,他是否能成为第一元帅已无从验证,但他的精神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基石之上。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毛泽东为什么当面称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文汇网
1955年授衔的时候,陈赓其实心里挺没底的,他战功显赫,却卡在了一个硬杠杠上:红
【1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