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美国和印度都急需中国稀土,但态度和方式不一样,欧盟用命令的口气要求中国必须给,不愿屈服和退让;美国以胁迫+协商的方式,知进退与轻重,愿意舔着脸与中国协商;印度完全一副地痞无赖的口气,不给也得给,好像中国欠他的,所以,印度只能做三流底层的阿三,欧盟老了,快进棺材了。 这事得从稀土的重要性说起。稀土是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材料,像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还有导弹、雷达都离不开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产量占全球大部分,而且在稀土冶炼加工环节更是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欧盟、美国和印度都急需中国稀土,但他们的态度和方式却大不一样。 可欧盟直接用命令的口气要求中国必须给稀土,他们出台了《关键原材料法案》,还公布了47个战略项目,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这些项目进展缓慢,审批周期长,效果有限。 就比如,欧盟要求采矿许可审批周期压缩至27个月内,加工和回收项目限时15个月,可之前冗长的审批程序常导致项目拖延数年。但欧盟还硬要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结果只能是力不从心。 反观美国采用胁迫加协商的方式,知进退、懂轻重。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锂电、石墨、稀土等征收25%的关税,试图通过关税威胁来迫使中国让步。 另一方面,美国又愿意舔着脸与中国协商。比如,2025年6月,中美在伦敦举行贸易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中国同意为美国非军用制造商的稀土出口许可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美国则同意取消部分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显示出美国知道稀土的重要性,也明白不能把关系闹得太僵,所以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妥协。 而印度完全一副地痞无赖的样子,印度一方面试图通过免征钨钼稀土等25种关键矿物关税来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赖中国稀土。 就比如,印度签发30份证书,保证“从中国购买的稀土及其制品仅用于印度自身的和平发展所需”,不会用在国防产业上,也绝不转售给美国。 印度明明自己没本事,还硬要耍横,结果只能是自己打脸。 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的态度和方式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欧盟之所以态度强硬,是因为他们想在环保和产业政策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又缺乏实际的行动能力。美国则是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知道稀土的重要性,所以采取灵活的策略。印度则是因为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又想发展,所以态度蛮横但缺乏实际手段。 因此,要想要稀土,就得拿出个合理的态度和方式来谈。欧盟的强硬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无能,美国的灵活策略虽然让人不齿,但至少能达到目的,印度的无赖行为则只能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希望这些国家能好好反思一下,别因为态度问题,错失了大好的合作机会。
一纸承诺墨迹未干,印度的算盘珠子已经拨得噼啪作响。中国刚放行了一批稀土材料,整整
【268评论】【140点赞】
浪迹天涯
不久的将来,也许是10年,也许15年,让美欧这些老梆子也要尝尝中国技术卡脖子的滋味。我相信这一天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