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5月20日,他表示:“外界低估中国了!中国并没有崛起,中国只是恢复了历史地位,自古就是第一强国,他们有很多聪明的头脑,会做出许多伟大的事情,DeepSeek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首富马斯克最近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热议,他公开表示,中国并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回到它本就应有的历史位置,而且他认为外界一直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潜力。 这句话一出,各种声音迅速冒了出来,有人说他是在故意“捧高”,甚至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捧杀”;也有人觉得,作为特斯拉和SpaceX的掌舵人,马斯克的眼光确实比一般人更长远,他看到的东西,可能不是眼前,而是更深层的趋势。 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还点名称赞了中国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据说这句话让不少硅谷的大人物都坐不住了,感受到来自中国科技领域的压力。 这也让人不禁好奇,马斯克到底看到了什么?他这番言论,是为了制造话题,还是确实有他独特的理解? 要真正理解马斯克的角度,还得从历史入手,其实中国在古代就不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比如宋朝,在当时是全球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那时不仅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而且国家还建立了系统的商业税收制度,城市商业非常活跃,海外贸易也很频繁。 首都商铺林立,仅登记在册的便超两万家,其商业活力与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更不用说活字印刷术与指南针等发明,前者数倍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后者则直接催生了全球大航海时代。 用马斯克颇为形象的比喻,这便是中国深藏的“历史基因”,如同一棵大树,纵使枝叶在冬天凋零,深埋的根系依旧会在春天到来时迸发新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科技潜力,很多时候是被外部压力硬生生“挤”出来的,当年美国毫无征兆地切断GPS信号,导致“银河号”货轮在公海漂泊数十天,这件事刺痛了无数国人,也催生了中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的决心。 多年以后,北斗的定位精度反超GPS,从远洋渔船到智能手机,已然无处不在,同样,当荷兰限制高端光刻机出口时,中国科研力量便埋头从基础材料开始攻关,如今28纳米芯片已实现量产,手机和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正稳步攀升。 大疆无人机也是一个缩影,起初国外品牌垄断市场,断言中国造不出高端产品,结果今天全球七成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市场都属于大疆,甚至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也离不开它。 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恰好印证了马斯克的观点:中国的强大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被一步步逼出了全部潜能。 但仅仅归于“被逼”,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力量,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便被视为国之基石,改革开放后更是系统性地培养高端人才。 美国2024年博士毕业生预计为5.7万人,而中国近年来的年均产出稳定在11万至15万之间,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而在现代科研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依赖海量计算的领域,稳定且充裕的电力是实现技术突破的物理基础。 马斯克在访谈中特别指出,到2025年底,中国的年发电量可能达到美国的2.5倍,未来差距甚至会扩大到3至4倍,这种能源保障上的悬殊,将使中美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逐渐拉开。 十年前,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手握先发优势,特斯拉风光无两,可短短十年,格局彻底改写,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则明显滞后。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一个问题:一旦某项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国的优势就会迅速显现。 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供应链,还有遍布全国的基础设施体系,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技术变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释放出的能量让人难以忽视。 不只是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在海外的建设方式也和传统西方强国完全不同,拿美国当年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来说,虽然帮助了一些国家重建,但也附带了不少政治条件,有时候甚至被当成一种影响他国政策的手段。 而中国在非洲修建的亚吉铁路,全长750公里,把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连接起来,直接降低了一半以上的货运成本。 当地人坐上火车,不仅方便出行,还能进城找工作养家,更重要的是,从没听说中国为这条铁路设置过什么政治附加条件,合作方式更接地气,也更被当地接受。 还有沙特国王港这个项目,也是中国企业承建的,港口建成后,不仅成了中东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帮助沙特更方便地出口石油,还为当地提供了几万个就业岗位,实实在在改善了民生。 甚至连一些基础设施中的电网项目,中国做得也很出色,中国企业在一些国家建设的新电网系统,停电次数比原有的老系统减少了将近六成。 这种讲效率、重结果、不附加额外条件的合作方式,在马斯克看来,正是一种更符合未来趋势的全球影响力。 信源:中国网资讯——马斯克:中国真的被低估了!中国并没有崛起,中国只是恢复了历史地位
世界首富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5月20日,他表示:“外界低估中国了!中国并没有崛起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14 17:49:10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