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责任?河南洛阳,一家四口自驾回家,路过栾川时天降巨石,偏偏砸中正在开车的36

沧海一书客 2025-07-14 18:29:11

谁的责任?河南洛阳,一家四口自驾回家,路过栾川时天降巨石,偏偏砸中正在开车的36岁父亲田某,车辆没翻、家人无恙,唯独他当场身亡,石头甚至没碰方向盘。家属悲痛欲绝,2个多月未下葬,将交通局、县政府等多部门起诉索赔百万——不是为了钱,而是想知道,这种“天灾”,到底该由谁负责?

根据极目新闻7月13日的视频,五月的河南洛阳,栾川县境内的山路在阳光里延展,田某开着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孩子缓缓前行。这是再普通不过的自驾片段,没人料到,一场灭顶之灾正藏在山路的拐角处。

车子行至某段时,山顶突然传来闷雷般的声响——一块巨石挣脱山体束缚,如失控的重物直直坠落,精准砸向田某驾驶的车辆。

“砰”的巨响后,车顶被砸出窟窿,石头重重压在田某身上。诡异的是,车辆没侧翻,妻儿坐在身旁毫发无损,石头甚至没蹭到方向盘,可36岁的田某,当场没了气息。

这场“精准”到残酷的意外,瞬间抽走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留下妻子、两个年幼的孩子(大女儿8岁,小女儿仅2岁),还有四位老人,被抛进漫长的悲痛深渊。

田某和妻子都是洛阳同一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夫妻俩守着平凡日子,想着好好撑起小家、孝顺老人。

如今,妻子被迫独自扛起照顾四个老人与两个孩子的重担。田某母亲抹泪念叨:“才30多岁啊,家里顶梁柱说没就没,往后这日子咋熬?”

直到七月,田某的遗体仍停着未下葬,不是家属不愿让他安息,而是他们攥着一个执念:这场看似“天灾”的意外,责任到底该归谁?

七月十三日,家属向法院递了诉状,把当地交通局、县政府等部门告上法庭,索赔百万余元。这钱不是“贪心”的象征——妻子望着两个孩子,常忍不住呢喃“咋养大这俩孩子”;

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总盼着“儿子能回来”。他们要的是个说法:山路沿线的山体,早该排查出落石隐患?交通部门、政府,有没有定期巡检、设置防护网?若这些事儿做到位,石头是不是就砸不下来?

事件在网上传开后,网友吵成一片。有人拍桌:“政府得管道路安全!山体落石隐患必须提前排查,防护网、警示标识都得跟上,没做到就该担责!”

也有人犯难:“要是极端地质运动导致的,算自然天灾吧?难不成啥锅都让政府背?”更多人心疼家属:“俩孩子那么小,四个老人要照料,换谁不得讨个说法?”

这些声音,把“天灾”和“人责”的模糊边界,硬生生掰开到众人眼前——灾难面前,自然的不可抗与管理的疏漏,到底咋区分? 看事故现场照片,巨石几乎把车顶砸得稀烂,车内一片狼藉,可方向盘附近干干净净——命运的残酷,就在于它偏选了开车的田某。

交警出具的认定书明明白白:田某和乘客没责任。可责任不能悬在半空,家属要答案,社会也得反思:山区道路管理里,“安全防护”得做到啥程度?政府部门的“尽职边界”,到底划在哪? 类似的山体落石事故,并非头一回发生。

其他地方也有车辆被砸、人员伤亡的悲剧,每次出事儿,都会陷入“自然免责”还是“管理失责”的拉锯战。法律说“不可抗力”能免责,可“山体隐患没排查”,又能让“天灾”变成“人祸”。

田某家属的诉求,说白了是在追问:公共道路的使用者遭遇意外时,管理者到底有没有尽到守护生命的责任? 两个多月过去,田某的遗体还在等一个“说法”才能入土,他的妻子日夜发愁“咋养孩子”,老人还在盼“儿子回家”。

这场悲剧里,没有赢家,只有生者的痛苦,和对责任的无尽追问。或许,答案不止关乎赔偿,更关乎未来——当我们再开车走山路,能不能安心相信“头顶山体足够安全”?

管理者又该咋行动,让“天灾”少点、“人责”清楚点? 如果你是田某家属,会咬着牙讨说法吗?你觉得这场意外,该让“自然”背锅,还是“管理”担责?来留言说说,咱们一起直面这残酷意外背后的责任难题。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沧海一书客

沧海一书客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