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0岁的云南女子陶静,就成了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囚犯,执行死刑之前,哥哥苦苦哀求道:“只要你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你就可以成功活下去,这件事情你也是受害者,”结果她宁愿死,也不愿意把那个人的身份透露出来,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秋天,云南一个边境小镇的县法院门前,站满了围观的人,那天的空气闷热,灰蒙蒙一层云压在头顶,人群里议论纷纷,因为要公审的是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她叫陶静,模样清秀,站在被告席上时脸色苍白,眼神空洞,法官宣判死刑时,她没有哭,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下头,围观的人有人摇头叹息,有人悄声议论她的过去,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她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陶静出生在云南德宏州瑞丽市,那是一个靠近缅甸的小地方,她家条件不好,母亲一个人带着她和哥哥生活,靠在村里做点零工维持生计,小时候的陶静很安静,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屋檐下看人来人往,邻居都说这孩子懂事,不吵不闹,她读书也算认真,成绩不算出色,但一直能跟上,到了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她继续读书,她就自动退了学,去了镇上的一家美发店当学徒。 那时候的美发店不像现在,有的地方表面上是理发,里面却什么生意都有,陶静在店里负责洗头扫地,没什么技术活,但她长得好看,皮肤白,眼睛大,很快就成了店里招揽生意的“招牌”,她不怎么爱说话,客人逗她也只是笑笑,店里老板看她老实,倒也愿意教她点手艺。 有一天,一个外地口音的男人走进了美发店,他穿得整整齐齐,说话慢条斯理,跟镇上的地痞流氓不一样,他在店里理了一次头,交钱的时候直接掏出一叠百元票子,后来他又来了几次,每次都挑陶静服务,大家都看得出他对陶静有意思,陶静慢慢地也变得和他熟络起来,他带她出去吃饭,去镇上的歌舞厅玩,还给她买了一些小首饰,对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村女孩来说,这是头一回有人这样对她好。 时间一久,陶静开始跟着这个男人出门,不再天天呆在店里,她说自己在帮他做事,从缅甸带些玉石回来卖,说是正经生意,她身上也开始多出了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比如价格不菲的衣服和化妆品,店里的人知道她变了,可没人敢多问,她家里人一开始也没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哥哥回家,看到她躺在床上满头冷汗,脸色发青,吓得赶紧想送她去医院,陶静死活不肯去,一直说只是太累。 之后她哥哥开始留意她的行踪,发现她经常几天不见踪影,一回来却提着大包小包,还说是跑生意挣的钱,他不信,偷偷问了她几个打工的朋友,才听说她一直和那个男人混在一起,哥哥试图劝她回家,但她根本不理,甚至有一次他把她行李扔进河里,她哭着去捡,又跟着那个男人跑了。 后来,她开始替男人带东西,有时候是小包,有时候藏在衣服里,她从来不问里面是什么,只知道跑一趟能拿好几百块钱,她把钱的一部分给母亲买药,一部分用来还家里的欠账,家里人虽然心里不安,但也没办法,她父亲眼睛不好,母亲身体也差,没人能真正管得住她。 那时候的云南边境,毒品泛滥成灾,很多人为了钱铤而走险,警方几乎每天都在查车、查货,陶静并不清楚事情的严重性,或者说,她不愿去想,她只知道,只要再跑几趟,就能跟着那个男人去大城市开店,不用再回这个穷地方。 但她没跑成最后那一趟,1991年9月的一天,她把一包货藏在旅行袋的夹层里,准备坐长途车去省城交货,车刚开出不久,警察就设卡检查,她被叫下车,包一开,货就露了出来,她嘴上说是帮人带玉石,可警方一查,发现那是海洛因,数量足够判死刑。 她被带到派出所时,脸色苍白,手一直在抖,警方轮番审讯,她对自己的罪行交代得很清楚,但无论怎么问她货是哪来的,她都闭口不提,她哥哥赶到时,她已经签了认罪书,那一年,国家正严打毒品犯罪,特别是云南这种边境地区,量大的一律顶格处理。 判决下来之后,陶静还有一次机会,只要她说出是谁让她带货,可能就能减刑,她哥哥跪在监狱门口求她,说只要她供出来,法院或许能给她留条命,但她始终没有开口,她不看人,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一副早已认命的样子。 执行那天,天灰蒙蒙的,下着细雨,她被带出看守所,戴着手铐脚镣,脸色苍白,走路却很稳,她没有哭,也没有挣扎,只是一直盯着地面,她的哥哥站在执行场外,看着她被推进车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在执行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她希望能把体内的避孕环取出来,这个避孕环原本是她藏毒用的工具,也是她过去生活最直接的印记,女警找来医生,帮她取了出来,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咸阳禁毒先锋 2022-07-08 关于‘广州“第一美女毒枭”方晓红伏法记’的报道
1991年,20岁的云南女子陶静,就成了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囚犯,执行死刑之前,哥哥
灵瑶醉花阴
2025-07-14 21:28: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