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方面前已无空中优势。所以美国必须加大空军投入,即使牺牲其他军种!看来,印巴空战中,中国战机的表现是真的吓到老美了。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国空军是全球战场上的“空中霸主”,那么2025年的这一幕,恐怕让五角大楼的高层坐立难安。 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在一次公开场合上,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说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在西太平洋的空中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阿尔文不是普通军官,他是美空军的“一把手”,说出这种话,意味着美军内部早就对这个结论达成了共识:要是现在和中国打起来,美国在空中不再有胜算。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打实的数据和例子撑腰的。 2025年5月,一场发生在南亚的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驾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在空警-500的协同下,一口气击落了印度5架战机,其中就有3架法国引以为傲的“阵风”。 而巴方没掉一架战机,连皮都没擦破。美军情报部门看了这份战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巴基斯坦的这场胜利,不只是战术层面的巧合,更是美国始料未及的“技术震撼”。 在这场超视距空战中,中国提供的PL-15E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打得印度战机根本没机会靠近。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战机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靠一整套“发现-锁定-打击”的作战链条完成的。这正是美军一直标榜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没想到被中国也玩得炉火纯青。 阿尔文在讲话中明确表态,接下来必须优先保障空军投入,哪怕削减陆军和海军的预算也在所不惜。 要知道,这在美军内部是极少见的“公开抢资源”。可见,美军已经意识到,如果还按照旧节奏走下去,将来真要在西太平洋硬碰硬,恐怕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阿尔文的这番话,背后其实是美国空军“家底吃紧”的写照。 F-22早就停产,现役的还要退役33架,F-35本来是美军的“王牌”,但价格太贵,性能也没达到预期,采购数量被迫削减。 更尴尬的是,75%的战机都已服役超过40年,真打起来能不能飞起来都不好说。 相比之下,中国的歼-20、歼-35一边量产,一边出口,不但数量上来了,质量也不容小觑。所以,这不是美军“自我贬低”,而是敌我对比下的“实事求是”。 为了弥补差距,美国打起了“军费大搬家”的主意。 2025年美军预算中,大刀阔斧砍掉了陆军和海军的部分开支,淘汰掉不少老旧装备,比如F-15C/D战机、E-3预警机、5艘巡洋舰等。 把省下的钱全砸进了空军,尤其是第六代战机NGAD、B-21隐形轰炸机和无人机体系。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所有筹码押在“空中翻盘”上。 问题是,NGAD的成本已经飙到3亿美元一架,研发还卡在设计阶段,连原型机都不稳定。 而中国那边的六代机原型不仅早就上天,甚至已部署到实验作战单位。这就像两个厨师比做菜,美国还在买锅,中国已经端上桌了。 有意思的是,美军内部在技术路线上的分歧也开始浮出水面。老派军官坚持有人战机才是未来空战的核心,而科技派尤其是马斯克这样的“硅谷军师”,则喊出“AI无人机才是王道”。 意见不合,资源争抢,五角大楼的会议室里吵得不可开交。 过去十年,中国空军在体系化建设上持续发力,从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到空天一体化作战体系的搭建,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而通过与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合作,中国不仅在装备上实现出口,还在“战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了影响力的输出。 美军最担心的不是某一款导弹能打多远,而是中国开始让别的国家学会“怎么打”,这才是真正的威慑。 美国空军参谋长那句“对华开战或已不可避免”,并不是真要开战,而是美军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一种“战略自白”。 他们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空中优势,正在被一点点蚕食,要想保住“老大哥”的地位,就得在空中重新找回主动权。 但问题是,时间、资源、技术这三样东西,如今都不再完全站在他们那边。
中美军事冲突似乎已经无可避免了!现在中美的情况就是,美国想把精力放回国内,可东大
【4评论】【6点赞】
momo
美国有一百个头到底谁最大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