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这是彻底想开了,既然正面战场打不过俄军,开始决定对俄采取不对称战术!7月1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总统府发表视频讲话,明确表示将加大对攻击型无人机的自主生产投入,所有成功的非对称行动都将继续实施。 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乌克兰准备扩大对俄罗斯本土的无人机袭击规模,战场上的现实正在推动这种战术转变。英国国防部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在东部战线保持每日2—5公里的渐进式推进。 面对装备损耗和人员短缺的双重压力,乌克兰开始将更多资源投向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无人机作战。2024年上半年该国无人机生产企业从47家激增至188家,月产能突破5万架,这些无人机有80%的零部件可以在本土生产,大大降低了对外依赖。 俄罗斯国防部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这种趋势,仅在过去一周,俄方就拦截了97架来自乌克兰方向的无人机,其中31架飞向莫斯科,这些无人机已经能够深入俄境内800公里,成功袭击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炼油厂。 经济打击正在成为乌克兰无人机作战的主要目标,2024年上半年该国炼油产能因无人机袭击同比下降12%,相当于每日减少34万桶原油加工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美元。 技术升级让这种打击更加精准,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透露,新型“海狸—3M”无人机采用卫星导航加光学复合制导,单机成本不足5万美元,却能对价值数亿的俄战略目标构成威胁。 防御方确实处于劣势,瑞典国防研究所报告指出,现代商用级无人机经过改装后,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飞鸟,俄军现役“铠甲—S”防空系统对低空无人机的拦截成功率仅为41%。 俄方也在调整应对策略,俄罗斯工贸部声明提及将“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改造为拦截武器,部署在重要设施周边,形成“无人机反无人机”的独特战术。 国际援助正在向军工合作转变,美国国务院7月11日宣布的新援助清单中,首次出现“无人机零部件”专项条款。五角大楼正协助乌克兰建立北约标准的无人机生产线,波兰也宣布将在波乌边境建立联合无人机测试中心。 这种合作模式引发了俄方强烈反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明确表示,任何国家参与乌克兰无人机生产都将被视为“直接参战”,但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与提供战机相比,无人机技术转让的政治风险要小得多。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回应称,所有打击目标都是军事相关设施,俄方故意将关键设施部署在居民区周边,这种各执一词的争论反映出现代冲突中法律适用的复杂性。 成本和效率的不对称仍然是乌克兰的主要优势,一架5万美元的无人机可以摧毁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炼油设施,这种成本效益比让乌克兰能够持续施压,即使面临俄军的反制措施。 无人机战术的扩散趋势值得关注,从商用无人机到军用化改装,从单机作战到集群攻击,这种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武器正在改变现代战争的形态。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北约部长会议上表示,我们正在见证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对于身处战火中的普通民众来说,更关心的是这种新型战术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泽连斯基的“无人机游击战”策略反映了小国在面对大国时的现实选择,通过技术优势弥补兵力不足,用经济打击削弱对手战争潜力,这种思路在21世纪的冲突中可能会越来越常见。 从基辅到莫斯科,从炼油厂到军工设施,无人机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的边界,这场技术与战术的较量还在继续,而它的结果可能会影响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地缘政治格局。 信源: 乌克兰总统府官网 俄罗斯国防部官网
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啥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用不出效果?答案藏在三个“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