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日局势剑拔弩张,华北危急,民族救亡运动席卷校园。照片中的年轻身影,是奔赴抗日前线的爱国学生兵。她身着八路军(或抗日武装)军装,虽稚嫩却透着坚韧——那时,无数知识青年抛弃课桌,从书斋走向战场,用青春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简单的一餐”,藏着抗战的艰苦:粗陶碗里,可能是掺了野菜的稀粥、杂粮饭,行军饭盒磨损的边缘,见证着长期转战的漂泊。1935年虽全面抗战(1937年)尚未爆发,但局部冲突不断,学生兵已提前卷入救亡实践,在华北、西北等地,与工农武装并肩,一边学习游击战术,一边用宣讲、动员唤醒民众。 这些学生兵,既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抗战火种的播撒者,他们用“吃简单一餐”的平凡,诠释着“宁为战场草,不做亡国奴”的壮烈,成为1930年代中国青年奔赴抗战的鲜活注脚 。
1935年,中日局势剑拔弩张,华北危急,民族救亡运动席卷校园。照片中的年轻身影,
历史小破站
2025-07-15 07:55:0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