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亡其国,先灭其文。这句话在日本侵略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

錢于晋 2025-07-15 09:06:05

欲亡其国,先灭其文。这句话在日本侵略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东三省,为了消灭中国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达到永远霸占东北的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这里实行了世界史上罕有的殖民文化统治,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了无以复加的摧残。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操纵下建立了伪满洲傀儡政权,日本侵略者通过与伪满政权在1932年9月15日签订的《日满议定书》,把中国东北门变成了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物资供应基地,开始了在中国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伪一方面进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和经济掠夺,一方面实行文化占领,妄图把东北文化日本化。 首先,日本侵略者以武力毁灭或强占东北的文化机关,禁毁进步图书、报刊、电影、戏剧,对爱国的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进行监视与屠杀,建立殖民文化统治机构与制度,强行输入充满侵略色彩的所谓“优秀文化”“协和文化”,直接割断了东北地区与关内的新文化发展的联系,严重阻碍了东北地区的文化的正常发展。1932年3月至7月,5个月时间内,焚书650余万册,1934年6月29日通令禁止36种报刊。 其次,日本侵略者极力宣扬“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协和,王道乐土,道义世界”为纲的建国精神。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词语的背后,是潜移默化的奴化教育,毒化着东北人民的思想意识,使一些人产生了盲目崇拜日本天皇制度,日本文化,自认为做一名中国人是可耻的,形成极度自卑自贱的心理。这种心理至今还存在于某些人身上,时不时地表现出来,可见其流毒之远。 第三,日本侵略者在学校里强力推行日语教育,采取“一日一语”的训练方式,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语比赛,要求所有学生快速掌握日语。在重要节日之时,还要用日语背诵“天皇诏书”《国民训》,唱日本国歌,对于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进行严厉处罚。这些措施迫使中国师生拼命学习日语,而课本中的汉语也被日语化,比如把电影改为映画,把故事改为物语,把街改为町等等。 第四,日本侵略者强迫东北人民信奉并祭祀“天照大神”,在各地建起“建国神庙”,各机关学校也要建立小型神庙,要求每过必拜。特别是在学校里,强迫学生每日“朝礼”,向日本“皇宫”遥拜,从思想上把中国的儿童、青少年变成 日本人,让他们忘记中国人的身份。 以上这四条不过是日本侵略者文化殖民统治的重要方面,至于实施中的各项文化殖民措施及其危害,那是举不胜举。在这样的殖民文化统治之下,被收买的文化人成立各种文艺协会,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美化殖民统治,攻击和迫害进步文化人士和爱国知识分子,抵毁进步思想,东北文化界的恐怖日趋严重。同时,宣扬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图书、电影、报纸、歌曲等大量涌入中国东北,凡与“建国精神”不符的文艺作品都被禁止和扼杀。东北中华文化发展完全停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新文学大发展的时期,东北基本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重要原因。 说到这儿,必须提一提萧红萧军,特别是萧红的作品,是真的把东北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她的凄惨的命运让我们唏嘘不已,但她为现代文学所做的贡献必将留存人间。 下图为日军正在向中国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0 阅读:37
錢于晋

錢于晋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