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我军在甘肃逮捕一女匪首,竟是失散 14年的红军排长。当战士们将她押进团部时,她袖口磨出的补丁里还缝着半块褪色的红布条。 西路军,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号,因为这支部队并未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太多的痕迹,但有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依旧可歌可泣,荡气回肠。 在我国的革命之火才将将燃起的那个年代,红军与敌人力量悬殊,为了保留胜利的火种,在1936年的十月胜利会师以后,党组织中央做出了求援的决定。 那么在当时,究竟是谁有那个资格与可能成为我们的援助呢?答案便是苏联。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先驱者与领头人,率先完成革命的苏联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大国,就连日后与不可一世的二战德国都能打一个旗鼓相当,成为覆灭其野心的主力,由此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况且,同为社会主义阵营,我党先天性的与其有着身份上的亲近,只是要上一点援助大概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但问题是,怎样去联系上对方。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可几乎完全是国民党的天下,蒋介石的大手把持着祖国的大半河山,其中就包括有接近苏联的那一片地区。 所以,为了打通联系,党组织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红四方面军的五、九、三十军以及总直部队这几支部队全部调集起来,共同组成一支特殊的部队,去实行这个困难重重的任务。 一开始的目标是占领宁夏地区,但由于国民党阵营的压迫和阻挠,这个目标没多久就被迫改为了前去新疆向苏联求援。 已经渡过黄河的三支部队,也被正式改名为西路军。 但可惜的是,这支视死如归的部队并没有实现他们的计划,而是在半路上遇到了马步芳所带领的马家军。 这支由土匪出身的部队在蒋介石的支援下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和人员稀少装备缺失的西路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即便西路军的战士们已经是在奋勇顽抗,但却最终仍旧不敌敌人的攻势,败下阵来。 这支传奇部队也就这样被打散,许多革命战士被迫流落一方,吴珍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到了战斗的尾声时,甚至就连她所在的妇女团都被迫上了战场,拿着简陋的武器和装备精良的敌军交战,但却仍然挽救不了局势。 战败后,她和几名战友突围失败,被敌军俘虏,敌人本来是打算枪毙她们,但他们的参谋韩德庆看只不过是几个女人,便打算另作他用,不让杀。 性子刚烈的吴珍子在听到这话以后直接拿起了一旁的烟斗砸在了他的脸上,然后被气急败坏的韩德庆下令关了起来。 但好在营寨里有个负责干活的老婆婆得知了此事,心软的她不忍看到这个女娃娃受苦,便偷偷的把她放了。 成功脱困的吴珍子历尽千辛万苦的找到了位于甘肃的红军联络处,尝试证明自己的身份然后归队。 但可惜的是,和大部分当年在西路军中被打散走散的其他革命战士一样,她的身上也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自己来历的证物。 所以最后也是没能说服联络处的战士们让自己归队,只是又拿到了点盘缠,被打发走了。 也不要觉得人家狠心,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凡事都要小心谨慎才是,是万不可能因为他人的三言两语就心软的,否则就是对自己和战友的生命不负责。 再度流浪的吴珍子想要去找寻自己的战友,却又不幸被马匪抓了去,但好在她有着一门行医的本事,在那个年代很是吃香,尤其是对于土匪这种容易受伤的人群来说。 所以她不仅没有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反倒是慢慢的积累起了自己的威信,到最后甚至混成了匪首。 但即便如此,她也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在当上老大以后,也是严格要求手下的土匪们不能够去抢劫山下的乡里们,甚至还主动带其去做善事,帮助乡亲们。 这一点负责前来剿匪的战士们后来也是从附近村子里的百姓口中得到了确认。 在得知她当上匪首以后确实是没干坏事,还约束了自己的手下,部队里在经过核实以后又重新让她归了队,成为了一名军医。 吴珍子的经历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段传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以一个女儿身在乱世求存,最后仍然不失自己的本心,迎来了归队的完美结局。 但在当时,西路军大部分战士的结果却并没有这么完美,他们多是埋葬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之上,倒在了黎明到来以前。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