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军多线突破: 2025年7月,俄军在苏梅、库皮扬斯克、红军城方向发动“多点开花”攻势,采用步兵突进与装甲集群强攻战术,尤其在红军城外围取得进展,乌军单日溃退达5.8公里,创战争以来最大撤退纪录。 俄军持续消耗乌军有生力量,乌军正规军伤亡已超25万,女性士兵因生理局限被迫集中于辅助作战领域,前线兵员短缺问题加剧。 乌军困境与西方援助: 乌军面临装备短缺、指挥失当及士气低迷问题,但近期美国重启对乌军援(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海马斯火箭炮),欧洲多国同步追加支援,可能短期内缓解防御压力。 关键变量:西方援助的及时性与规模将决定乌军能否稳定战线。若援助延迟,俄军可能进一步夺取哈尔科夫或敖德萨等战略要地。 外部干预与国际博弈 美国政策摇摆: 特朗普政府虽恢复对乌军援,但立场反复(如指责普京“不想停战”),并试图推动和谈,其政策重心逐渐转向亚太,可能减少对乌长期投入。 俄罗斯则通过强化与朝鲜、伊朗合作(如俄朝外长战略对话)抵消西方制裁压力。 俄罗斯战略目标调整: 俄方转向“持久消耗战”策略,旨在通过长期冲突耗尽北约资源。德国智库分析认为,俄罗斯有意将战争拖至2026年后,迫使西方因经济压力降低干预力度。 未来走向的三种核心情景: 长期消耗战:65% 。战线冻结于顿巴斯-扎波罗热一线,低烈度对抗持续;俄控乌约20%领土,双方无力决战。西方援助未达预期,乌克兰反攻失败。 西方强力干预下的乌军反攻:20% 。北约提供F-16、远程导弹等,乌军夺回部分领土;俄升级核威慑风险升高。美欧政策统一,突破武器援助限制。 谈判解决:15% 。双方接受“韩国模式”停火(冻结现状但不承认领土变更);克里米亚地位暂搁置。美俄达成幕后交易,乌国内厌战情绪爆发。 中国的立场与全球影响 中方态度:主张和平谈判为唯一出路,反对战争长期化引发全球粮食、能源危机,同时警惕战争拖垮俄罗斯后西方对华战略压力增大。 间接影响:战争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深化;若冲突外溢至东欧,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可能受阻。 关键转折点临近 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将成为战争分水岭:若西方军援到位且乌军发动有效反攻,可能推动和谈;反之,俄军将巩固占领区,冲突转入“冻结”状态。 最大风险点:克里米亚归属问题若激化(如乌军袭击俄控区),可能触发俄方动用战术核武器,导致局势失控。 战争最终没有赢家,唯有和平进程才能终结这场人道灾难——当前各方需超越零和博弈,回归联合国框架协商。
目前俄军多线突破: 2025年7月,俄军在苏梅、库皮扬斯克、红军城方向发动“多点
半杯馊茶也
2025-07-15 09:54:3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