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还敢结婚?”山东蒙阴,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40万和一辆车,离婚时却因这笔钱该归谁,闹到了法院。女方坚持是自己父母给自己的,男方却说是夫妻俩的共同财产,结果法院一锤定音:陪嫁,归夫妻俩共有! 一场婚礼上的风光,最后成了离婚时的撕扯,这事儿就发生在山东蒙阴。 2023 年开春,当地姑娘徐某和同县的胡某经媒人牵线,见了几面觉得投缘,没等感情焐热就定了亲。当年 1 月,两人先去民政部门领了证,算是法律上的夫妻。 两个月后,胡家按当地最高规格办了婚礼,流水席摆了三十多桌,锣鼓队从村头响到村尾。 最让人瞩目的是婚礼当天的 “添箱” 环节 —— 徐某母亲提着一个红布包,里头是 40 万现金,还特意让人开来一辆崭新的轿车,当场宣布这是给女儿的陪嫁。 当时胡家亲戚拍着胡某的肩膀笑,说他娶了个 “金疙瘩”,徐某母亲听着也满脸风光。 谁也没料到,这风光劲儿没撑过两年。婚后徐某总觉得胡某性子闷,遇事不吭声;胡某则嫌徐某花钱大手大脚,不像过日子的人。 从柴米油盐到人情往来,俩人没少拌嘴,到 2024 年秋天,徐某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再也没回去。 年底徐某起诉离婚,别的都好说,就那 40 万和车成了死结。 徐某说,那是妈给她的私房钱,怕她在婆家受委屈,跟胡家没关系。 她翻出婚礼录像,指着母亲递红包的镜头说:当时全村人都听见了,是给我的! 她妈也跑村委会开了证明,说钱和车就是单给女儿的。 胡某这边也不含糊,拿出结婚证拍在桌上:领证在前,婚礼在后,这就是婚后财产! 他还找了当时的司仪作证,说婚礼上只说 陪嫁,没提过 “只给女方”。 胡某的父母更是气不过:我们家彩礼也出了二十多万,凭啥陪嫁就不算共同的? 法院最后怎么判的?说徐某母亲的村委会证明是离婚后补的,不算数;婚礼录像里确实没说清只给女方,加上陪嫁是领证后给的,只能算共同财产。 这让我想起去年河南的一个案子,小两口离婚时争一套陪嫁的商铺。 女方说铺子是父母买给她的,男方说房产证是婚后办的,该平分。最后法院也是因为没证据证明 “只赠一方”,判了共同所有。 老辈人总说,陪嫁是姑娘的 “底气”,彩礼是男方的 “诚意”,可到了真要掰扯的时候,光靠老理儿没用。 就像徐某这事儿,要是当初母亲在红布包上写张纸条,明明白白写上 “此款只赠女儿徐某”,恐怕也不会闹到这步田地。 婚姻里的情分金贵,但财产的界限,有时候比情分更得拎清楚。 对于这件事情,有网友表示,看了这事儿真挺唏嘘的,结婚本是奔着好好过日子去的,怎么最后就成了算钱的账房先生?陪嫁是父母的心意,彩礼是男方的诚意,都该是感情的添头,不是日后撕咬的筹码。 还有的网友表示,现在结婚太功利,房子车子票子摆上台面,像在做交易,可婚姻的底色该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的真心,不是婚前算计财产、婚后盯着账本。 要是一开始就想着离婚怎么分,这婚结得也太拧巴了。 老一辈没那么多讲究,陪嫁个木箱、几床棉被,照样过一辈子。 关键是俩人一条心,真把日子往一处过。把感情当根基,财产的事儿自然顺理成章,反之,再清楚的界限也挡不住人心散了。 结婚不是签合同,算得太精,就没温度了。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有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这谁还敢结婚?”山东蒙阴,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40万和一辆车,离婚时却因这笔钱该
语蓉聊武器
2025-07-15 11:50:2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