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姜昆在国外偶遇到已经出家的李娜,出于好奇,也是惋惜,便询问起李娜出家

虎皮芳草潭 2025-07-15 14:50:17

2000年,姜昆在国外偶遇到已经出家的李娜,出于好奇,也是惋惜,便询问起李娜出家的原因,谁料,李娜的一句话,让他愣在原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姜昆在洛杉矶街头偶遇了一个僧人,只一眼,他就觉得那清瘦的背影莫名熟悉,等对方一转身,姜昆直接愣在了原地。 因为眼前这个双手合十、神态安详的出家人,居然是当年唱《青藏高原》的李娜。 后来姜昆问她这样做原因,但李娜只是平静地回了一句:“我不是出家,是回家了。” 那个嗓音能跨三个八度,凭一己之力抬高了华语乐坛演唱难度的“天后”,怎么会在这里? 而那句“回家了”,更是把所有人都问住了,放着那么大的名气和钱不要,跑去当尼姑,这算回的哪门子家? 要想弄明白她的选择,得先看看她那个“拼”字当头的半辈子,小时候李娜的人生开局并不好,她五岁丧父,家境贫寒,为了能继续上学,小小的她甚至要去捡破烂换钱。 这种苦日子磨砺了她的性子,就是认准一件事,必须干到底。 后来老天爷也确实赏饭吃,她天赋过人,考进了河南省戏曲学校,十八岁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别人练功一小时,她就练三小时,大冬天顶着寒风吊嗓子,从不叫苦。 可她不满足,1988年,在戏曲行当眼看就要功成名就时,她却一扭头,扎进了当时正火的流行乐坛。 一个河南姑娘,凭着这股近乎执拗的狠劲儿,一路闯到北京,接下来的十年,她就像开了挂,给一百六十多部影视剧唱了两百多首歌,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曲专业户”。 尤其是那首《好人一生平安》,在大街小巷的收音机里,天天都是她的声音。 讽刺的是,唱着《好人一生平安》的李娜,自己却一点也不平安,音乐上,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娘”,为了一句歌词能把自己关上七天,录音棚里从来都是一遍过。 但这种完美主义的背后,是近乎自虐的练习,据说每天都要练够两场演唱会的量,嗓子都一度练到失声。 可事业上越是风生水起,她心里的窟窿反而越大,感情上,她一头栽进去两次,结果两次都遇上了有家室的男人。 接二连三的欺骗,让她彻底垮了,并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整夜整夜睡不着,一个人对着满屋子的奖杯枯坐到天亮。 后来再加上圈子里那些躲不开的应酬和采访,她总觉得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别人眼里的巅峰,对她而言却是身心俱疲的刑场。 就在她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一个朋友看不下去,拉她出门散心,偶然走进了一座寺庙,谁知,庙里飘着的檀香和一阵阵木鱼声,一下子让她混乱的内心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 从那以后,她就常往寺庙跑,比起舞台上震耳欲聋的掌声,晨钟暮鼓更能让她踏实。 后来,有朋友送了她一本《大明咒》,看完的那个晚上,她忽然觉得,自己折腾了半辈子,原来就是为了找到这条路,她该“回家了”。 所以在1997年,李娜在五台山剃度出家,法号“昌圣”,这消息一出,娱乐圈炸了锅,记者把五台山围得水泄不通。 家人朋友更是轮番劝说,觉得她疯了,这是自毁前程。 可李娜异常坚定,无论谁问,她只说现在的自己“比任何时候都安定”,后来为了躲开没完没了的骚扰,她干脆远走美国,在洛杉矶一座寺院里继续修行。 所以,当姜昆再见到她时,李娜早已不是那个眼神里带着攻击性的歌者,而是一个面色红润、举手投足间透着平和的僧人。 那时的她已经过上了几十年来最规律的日子:凌晨四点起床做早课,白天跟着大家种菜、扫地、抄经,晚上早早就寝,二十多年来,她再没唱过一首流行歌。 所以后来面对姜昆的不解,李娜笑着说,她现在不苦,以前才是真的苦,以前天天想着怎么出名,怎么让别人喜欢,活得不像自己,而如今什么都不用想,心里反而无比踏实。 姜昆这才明白,李娜说的“回家”,是找到了一个不用再伪装、不用再比较、能让身心真正松弛下来的地方。 其实,像李娜这样,选择了一条外人看来是“下坡路”的人并不少,唱《大约在冬季》的齐秦,最红的时候突然跑到乡下买地种树,说就想过几天清净日子。 还有写《平凡的世界》的路遥,完成那部巨著后就没再追求更大的动静,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他却觉得在陕北窑洞里听老乡谝传子,比绞尽脑汁写作舒服得多。 他们不是在走下坡路,不过是换了条自己觉得舒服的路,李娜也一样,她早就不关心乐坛还有谁,也不在乎还有多少人记得她。 她的故事戳破了世俗对“成功”的单一想象:真正的归宿,或许不是站在多高的山巅,而是找到一个能让内心平静下来的地方,自在地做回自己...... 【信源】《曾红极一时 女歌星李娜为何跑到天门山出家》——中国新闻网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