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东盟会场投下重磅炸弹,直指欧洲集体患上了危险的“战争狂热症”——德国防长竟宣称“外交手段已耗尽”,法国总统马克龙高喊“向乌克兰派兵”,英国一边军援基辅一边偷买俄油!这场撕下面具的摊牌宣言,将欧洲大陆推向二战以来最危险悬崖。 当德国政客叫嚣要俄支付天价战争赔款时,拉夫罗夫发出灵魂拷问:当年两德统一时,是谁在莫斯科的红场流下感激泪水?那个曾靠着俄罗斯廉价能源血脉复苏经济的德国,如今却成武装乌克兰急先锋!钢铁洪流般的政客们,可还记得1990年苏联撤军的善意? 马克龙的变脸更令人瞠目。昔日主张“不能羞辱俄罗斯”的理性低语,转身变成“俄罗斯不能赢”的战争宣言。当巴黎民众举着“不要为乌克兰送死”的标语上街,爱丽舍宫却痴迷于向战场输送士兵。这种与民意背道而驰的军事冒险,正在掏空法兰西“战略自主”的灵魂。 而被俄油浸透的英国面具终被撕开:军援乌克兰的运输车尚未抵达波兰边境,装载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已悄悄停靠泰晤士港。这种喷着道义火焰的机枪,枪管却连着俄罗斯油轮的荒诞剧,正揭露所谓“价值观同盟”的真面目——利益,才是唯一的指南针。 “1941年瑞典报纸说纳粹在‘保卫欧洲自由’!”拉夫罗夫举起历史的照妖镜,血淋淋地映照今日欧洲政客的宣传话术。当柏林用“防御性装备”包装坦克导弹,巴黎将增兵说成“维和行动”,伦敦用道义外衣遮掩石油交易——这种战争边缘的游戏,终会点燃吞噬大陆的烈焰。 现实耳光已狠狠扇向欧洲:德国工厂因能源价格外逃,法国通货膨胀率突破欧盟红线,英国民众为取暖费陷入绝望。但布鲁塞尔仍幻想靠断供天然气压垮俄罗斯——殊不知俄能源收入不降反升,卢比汇率比战前更坚挺!这轮自杀式制裁的牺牲品,恰恰是欧洲普通家庭餐桌上的牛奶和面包。 历史的警钟在克宫上空震响:1941年那场被赞颂为“自由保卫战”的侵略,最终留下4000万欧洲亡魂。今天的政客们若继续沉迷军事冒险,乌克兰的硝烟终将飘进柏林香榭丽舍、巴黎凯旋门、伦敦大本钟。战争的价签,从来不是热血口号能支付得起的——当导弹造价超过儿童牛奶时,谁还记得和平的滋味?
怎么判断俄罗斯是不是真的顶不住了?其实这事挺简单!俄罗斯在近代历史上,曾数次被战
【71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