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陪跑84次的大佬##培养出4个诺奖得主的最强导师# 84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量子位 2025-07-15 18:00:28

#诺奖陪跑84次的大佬##培养出4个诺奖得主的最强导师# 84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却从未获奖。 这就是阿诺德·索末菲,一个将一生奉献给科学,却始终与最高荣誉失之交臂的传奇人物。【图1】 索末菲的早年生活就充满了不寻常的色彩。 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年轻时,他是一位体格健壮、充满军人气质的青年,脸上带着击剑留下的疤痕,更像一个骠骑兵上校,而非埋头苦读的学者。 但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他培养出了整整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包括海森伯、泡利、德拜和汉斯·贝特四位博士。 爱因斯坦也曾由衷赞叹:“我尤其钦佩你的是,你培养出了如此众多年轻的天才。” 尽管常被弟子们的光芒所掩盖,索末菲本人在多个前沿领域都有深远贡献: 玻尔-索末菲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基础上,索末菲引入椭圆轨道与相对论修正,成功解释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他引入并计算的精细结构常数,至今仍是原子物理的基本常数之一。 索末菲自由电子模型:他将费米–狄拉克统计引入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模型,改进了德鲁德理论,解释了金属的电导率、热导率等现象,为固体物理学奠定基础。 电磁波衍射理论:索末菲对电磁波绕导体传播问题进行了严格求解,提出了索末菲衍射模型,对无线电传播与X射线理论都有深远影响。 也正因这些卓越的成就和无与伦比的育人贡献,索末菲却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令人费解的“遗珠”。 他被提名的次数多达84次,是诺贝尔奖历史上获得提名次数最多的人。唯一的接近者奥托·施特恩被提名82次后最终获奖,而索末菲却终身未果。 为何诺贝尔委员会不授予他奖项,一直引发着众人的好奇和争论。 有人认为,他缺乏像其他获奖者那样单一的、突破性的“发现”。他的工作更多是系统化、整合和深化现有理论,而非从零开始的颠覆性创造。 有人统计过1901年至1965年间获得提名但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聚集在纵轴附近的物理学家属于“被合作者掩盖光芒”的类型,在横轴附近的提名者,问题在于研究领域本身是否“够格”。【图2】 在这张表格里,阿诺德·索末菲无法被归类,他既不属于“功劳被掩盖”的类型,也难以归入“领域边缘”的行列。 尽管如此诺奖没有给他的光环,但这并未影响他的地位。 在量子理论的发展史上,在无数物理学家的成长路上,他留下的印记,远比一座奖章更持久。

0 阅读:7
量子位

量子位

关注前沿科技资讯,追踪人工智能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