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3岁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战斗英雄,婚后她睡觉时,竟拿布条将自己和英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15 18:25:06

1971年23岁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个战斗英雄,婚后她睡觉时,竟拿布条将自己和英雄绑在一起,这是为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麦贤得,中国海军战斗英雄,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头部重伤,脑浆外溢仍坚守战位三小时,用身体堵住舰艇破损,确保战斗胜利,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重伤给他留下终身创伤。 脑部残留弹片导致语言障碍、右侧偏瘫及严重创伤性癫痫,生活无法自理,需终身照料。 重伤后的麦贤得,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癫痫频繁发作时更会无意识伤人。 部队组织高度重视英雄后续生活,为其征婚寻找终身照料伴侣。 尽管敬仰英雄,姑娘得知其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及癫痫伤人的状况后,纷纷却步。 嫁给这样一位重伤军人,意味着一生与繁重、危险的护理捆绑,需超乎常人的勇气与牺牲。 时年25岁的汕头妇女干部李玉枝站了出来。 她了解麦贤得事迹与困境,毅然决定嫁给他,成为其妻子与终身护理人。 此决定遭家人强烈反对。 父亲怒斥:“图什么?他上厕所都要人扶!这是跳火坑!” 亲戚轮番劝说:英雄名号不能当饭吃。 但李玉枝心意已决:“他是国家英雄,为国家流血,不能没人管。我要让他体面活着。” 她甚至准备了特殊“嫁妆”——柔软束缚带,用于丈夫发病时保护彼此。 这份决心让民政局工作人员动容落泪。 1971年,一场无娘家人出席的婚礼在汕头举行。部队送来印有“战斗英雄”的搪瓷缸作贺礼。 新婚夜,束缚带即派上用场。 麦贤得癫痫发作,李玉枝沉着地用布条将两人轻绑,防止其伤人或自伤。 这一幕象征了他们婚姻的艰辛开端。 婚后生活如履薄冰,李玉枝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麦贤得穿衣、洗漱、喂饭、如厕全需李玉枝亲力亲为。 瘦小的她常背或搀扶1米8的丈夫就医,邻居常见其如蚂蚁负重般艰难挪步。 麦贤得癫痫最严重时月发20余次,发作时意识丧失,曾多次无意识掐李玉枝脖子或打砸物品。 束缚带是必备工具。 李玉枝日记曾记:“今天他又打碎三只碗,比昨天少一只。” 字间是心酸与坚持。 家庭靠麦抚恤金及李微薄工资维持,生活拮据。 最痛心是儿女委屈。 儿子曾因同学嘲“你爸是疯子”怒摔父亲军功章。 李玉枝默默捡起勋章别丈夫枕边,次日带儿女参观军事博物馆,指海战场景道:“看,这是你爸用命换的太平。” 李玉枝从未放弃丈夫康复希望。 日复一日的照料与训练终见回报。 2001年某清晨,李玉枝惊喜发现丈夫竟自己在厨房煎蛋。 这是受伤36年后首次生活自理! 更难以置信的是,医院复查显示其脑部致命弹片位置偏移约3毫米。 主治医惊叹:“医学奇迹!爱与坚持真能创奇迹!” 曾强烈反对婚事的李玉枝父亲,晚年患病坐轮椅。 麦贤得这位曾被岳父视为“拖累”的女婿,却耐心喂饭擦身。 老人老泪纵横:“你比亲儿子还贴心!” 这份迟来的理解,是对李玉枝付出的温暖慰藉。 麦贤得在战场以血肉之躯诠释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 李玉枝则在54载平凡岁月里,以无怨无悔的守护与细致照料,诠释另一种英雄主义。 于日复一日的琐碎、艰辛乃至危险中,坚守爱与责任,以柔弱肩扛命运重担。 她的选择超越世俗功利。 在“人均清醒”时代,她择“犯傻”。 于“性价比”至上婚恋观前,她择不离不弃。 此“不计代价”的奉献,非因“道德绑架”,而出自内心最朴素深沉的爱与担当。 它昭示:真英雄主义不仅是刹那壮烈,更是漫长岁月里俯身捡拾生活碎片时,那份永不褪色的温柔与坚韧。 李玉枝用一生证明:守护本身,即伟大力量。 主要信源:(广东日报——和你·在一起 麦贤得 李玉枝夫妇:英雄模范相濡以沫半个世纪)

0 阅读:0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