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的能力强,也比较年轻,不应该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是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的。 熊向晖1919年出生在山东掖县,家里条件不错,父亲在湖北高等法院当庭长。他从小就聪明,1936年考进清华大学中文系。那时候正值国家危难,他受同窗蒋南翔影响,加入了共产党,开始走上革命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需要人在国民党内部搞情报,熊向晖被选中。他通过同乡关系混进胡宗南部队,从小文员干到机要秘书,整整潜伏了12年。 这12年可不简单。他最牛的一次是1943年,截获了胡宗南准备偷袭延安的计划,连夜传给党组织。中央直接公开这事,国民党只好取消行动,延安保住了。他干得小心又大胆,有人举报他是共产党,他反倒让胡宗南查自己,胡宗南还更信任他了。1947年,胡宗南送他去美国留学,他在凯斯西储大学读国际关系硕士。1949年新中国要成立,周恩来急电召他回来,他二话不说放弃学位,回国投身建设。 1982年,熊向晖63岁,按干部退休制度,他该退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这位置干了不少年,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有点毛病,想回家歇歇。可叶剑英不这么看。叶帅觉得熊向晖能力强,63岁不算老,国家正搞改革开放,需要他这样有经验的人。听说他要退,叶剑英有点不高兴,觉得他退得太早,也不提前说一声。 叶剑英有个想法,想让熊向晖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中信集团,帮荣毅仁干大事。中信那时候刚成立,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队,负责引外资、搞合作,任务重得很。叶剑英和聂荣臻商量后,觉得熊向晖懂外交、有国际视野,又靠得住,正合适干中信的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他俩一块向中央推荐,力挺熊向晖留下。 熊向晖起初不太想干,觉得自己岁数不小,颈椎病也老犯,怕干不动。可荣毅仁亲自找他好几次,还带规划书讲中信的前景,最后拿诚意打动了他。1982年10月,熊向晖正式上任,开始在中信干了起来。 熊向晖到中信后,真没让人失望。他凭着以前搞情报练出的细心和在国外学的国际关系知识,帮中信干了不少大事。1982年,中信发行日元债券,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进日本资本市场,他靠人脉和谈判能力帮着把这事搞成了。1983年,他又推了好几个合资项目,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干活特别认真,外商谈判再难,他都能沉住气,用英语跟对方掰扯清楚,最后把合作谈下来。他低调得很,家里人都不太知道他过去的事,连保卫延安那段都不提。1983年,他因为身体原因又想退,可荣毅仁写信给中央,说他贡献太大,不能放手。中央同意留下,他一直干到1989年才退。 除了中信,他还当过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还在欧美同学会干过副会长、名誉会长,忙着国际交流的事。退休后,他写了几本书,像《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和《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把潜伏经历和经验留下来,给党史研究帮了大忙。 熊向晖2005年去世,活了86岁。他去世后,档案解密,大家才知道他这一生多厉害。2019年,中央统战部开会纪念他诞辰百年,说他是“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的重要实践者”。从清华学生到情报英雄,再到改革开放的先锋,他这一辈子都在为国出力。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