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醉酒,误入一座阴宅,他借着酒劲,在阴宅中把玩陪葬物

文山聊武器 2025-07-15 19:24:50

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醉酒,误入一座阴宅,他借着酒劲,在阴宅中把玩陪葬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妇女,正扶着一扇朱红色大门探头向他微笑。 那年冬天,段明三十来岁,是马村的庄稼汉,平时老实巴交,干活不含糊,就是爱喝两口。1973年冬夜,他在村头小酒肆灌了几碗烈酒,晕乎乎地扛着铁锹往外走,脚底打晃,直奔村外的百墓坡。那地方是村里的禁地,传了好几辈子的鬼故事,说是古战场埋了冤魂,没人敢靠近。可段明醉了胆子大,硬闯了进去。他挖开一个土丘,露出一座古墓的入口,也没多想就跳了下去。墓里满是陪葬品,砖雕、陶俑摆了一堆,他醉眼迷离,随手拿起个陶俑摸来摸去。正玩得起劲,他抬头一看,一尊红衣妇女陶俑靠着朱红色大门,脸上的笑像是盯着他瞧。段明吓得腿软,摔了一跤,爬着跑回了村。 段明跑回家,脸色白得跟纸似的,整宿哆嗦,第二天就发高烧,嘴里一直念叨“女鬼”。村里人听说他闯了百墓坡,又气又怕,老人们聚在祠堂骂他不懂规矩,年轻人则围着他问东问西。他还带回了个陶俑,村长一看不对劲,赶紧报了上去。没几天,县里来了人,把陶俑收走,又问了段明好多细节。他烧退了后才说清,墓里有好多雕花砖头和泥人,红衣女是站在门边的一个。县里人一听,觉得这墓不简单,通知了省里的考古队。 考古学家刘永生那年四十多岁,是研究宋金墓葬的老手,学问深得很。接到稷山县的报告,他立马收拾东西,从省城赶到马村。路上颠了好几个钟头,到了村里先找村长聊,又看了段明带回的陶俑。他听段明讲了红衣女的事儿,脑子里转开了,猜这可能是宋代墓里常见的“妇人启门”陶俑。他没急着下结论,带人去百墓坡看了看墓口。因为是冬天,挖不了太深,他就先把地方封起来,回去翻书查资料。他查了好多宋代墓葬的记录,觉得这墓可能跟戏曲文化有点关系,但还得等开春再挖。 到了1978年,刘永生带着专业队伍回了马村,开始正式发掘。墓不大,长方形,像个小四合院。墙上的砖雕刻了吃饭喝酒、打仗行军还有孝子的事儿,中间有个砖搭的小台子,上面雕着演戏的人和乐队,手艺精细得不得了。墓里还有好几尊陶俑,有端东西的仆人,有吹乐器的乐师,还有那个红衣妇女,果然是靠门站着。他们还找到一块墓碣,上头写着墓主叫段先,是宋朝一个有名的大夫,写过本叫《贯通食补方》的书,讲怎么用吃喝养身子,还提倡看戏调心情。墓里的“二十四孝图”和戏曲陶俑,跟他这套想法挺吻合。 这次发掘把中国戏曲史往前推了200年。原来大家以为戏曲是元朝才有的,可马村这墓证明宋金时候就有了舞台和演员的痕迹。考古圈炸开了锅,马村墓群得了个“宋金第一墓”的名号。后来那儿盖了个山西金墓博物馆,游客来得多了,村里人也不怕百墓坡了,反倒挺骄傲。段明烧退了后常跟人讲他那晚的事儿,成了村里的名人。刘永生靠这发现写了论文,名气更大,后来还挖了好几个大墓。 段明这人没啥坏心,就是喝酒误事。那晚闯墓吓得够呛,可也因祸得福。他没变坏人,也没给自己脸上贴金,康复后老老实实种地,偶尔跟游客聊聊那晚的事儿,日子过得平淡。村民们一开始埋怨他惹麻烦,后来见古墓出了名,旅游的人多了,村里路修好了,日子也好过了,大家反倒感谢他那股醉劲。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