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真要联手搞大事?北约发出警告:台海开战普京可能抄后路!
最近,北约秘书长吕特的一番言论闹得沸沸扬扬,说什么“中俄要联手”,甚至危言耸听地称“台海开战普京可能抄后路”。
这种说法乍一听挺唬人,但稍微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背后的逻辑漏洞百出,更多是某些人在转移矛盾、制造恐慌。
中俄两国确实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合作,尤其是在能源领域。从2018年开始,中俄每年都会举办能源商务论坛,探讨油气、电力、煤炭、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稳定向中国供气,2024年俄对华天然气管道输气量达到31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将达380亿立方米设计目标。
还有经济上的互帮互助,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上升到55.9%,俄罗斯的农产品、能源等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可这些合作都是基于双方互利共赢的原则,为的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不是什么“联手搞大事”。
吕特的理由找的好,说什么中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合军演,难保以后不会再军事上进行下一步合作。
不得不说,他这话确实说对了一半,中俄确实有联合军演,比如2024年的“海上联合-2024”军事演习,双方派出7艘舰艇,开展了联合搜救、联合防空反导等课目演练。但这些演习都是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目的,属于正常的军事交流,和所谓的“针对第三方”毫无关系。
而且,中俄多次强调,两国关系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并非军事同盟,没有义务为对方使用军事力量。这一点,从中国从未在俄乌冲突中主动站队,就连各种联合国决议也基本不参与,就能看出。
那北约为什么要炒作“中俄联手”呢?说白了,就是在替欧洲国家转移矛盾。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欧洲国家在这场冲突中元气大伤,弹药库几近被搬空,德国防长私下透露,其国内炮弹储备仅够支撑三天的高强度战争;法国更惨,GDP的一半都被用于给乌克兰援助武器,现在国内经济只能被迫陷入停滞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需要找个借口来转移矛盾,让成员国继续增加军费。吕特的言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他试图将中俄塑造成共同的敌人,从而促使北约各成员国将军费水平提高到GDP的5%。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北约的利益,巩固其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
更荒唐的是,吕特的这番言论还有讨好特朗普的嫌疑。特朗普一直要求北约成员国增加军费,而吕特在北约峰会上不仅支持特朗普的要求,还将其比喻为“爸爸”,甚至晒出殷勤私信。这种行为,简直是在给特朗普递交“投名状”,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不惜制造虚假的威胁。
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言论,俄罗斯方面已经明确反驳。梅德韦杰夫称吕特是“吃多了荷兰人最喜欢的‘魔法蘑菇’”,才会臆想出中俄在台湾问题上的合作。中国也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其他国家干涉。中俄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会在军事上协同行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已经消耗了大量精力,根本没有能力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发起军事行动。而且,中俄两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始终保持各自立场,中国从未表态,也不可能出于自身目的而撺掇俄罗斯进攻北约。北约的这种警告,更多是一种政治操弄,试图掩盖其内部的矛盾和衰落。
可以肯定的说,所谓“中俄要联手搞大事”完全是无稽之谈。中俄的合作是正常的国家间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和维护地区稳定。
北约的警告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暴露了其冷战思维和霸权心态。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这种虚假信息所误导。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国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而不是制造对立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