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
澳大利亚这次的表态,听着像打太极,其实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康罗伊说“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这话看着没毛病,实则把球踢得老远。美国那边急着要个准话,想把澳大利亚绑上自己的战车,结果人家压根不接茬。
这背后的道理不复杂。澳大利亚人比谁都清楚,自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的脸色。
就说贸易吧,2023年中澳贸易额超过2200亿澳元,中国连续14年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往外卖的东西里,铁矿石占了大头,每年80%以上都得靠中国市场消化。
必和必拓、力拓这些澳洲矿业巨头,一年赚的钱里,有一半多都来自中国的钢厂订单。要是真跟中国闹僵了,这些企业的股价得跌成什么样,澳洲的财政收入要少多少,谁都算得过来。
农业也是一样。澳大利亚的大麦、牛肉、葡萄酒,以前在华市场份额相当可观。2019年的时候,澳洲葡萄酒对华出口一年能有12亿澳元,结果后来关系一紧张,这数字直接跌到不足1亿。
龙虾养殖户的教训更惨,2020年之前,中国市场占了澳洲龙虾出口量的90%,后来订单没了,养殖户只能眼睁睁看着龙虾死在水箱里,哭都找不到地方。这些教训,澳大利亚政府不可能忘。
阿尔巴尼斯说“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就意味着澳大利亚有就业机会”,这话一点不假。澳洲矿业直接雇佣了超过25万人,间接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就业更是超过百万。
农业领域,光是小麦种植和出口就关联着30多万人的饭碗。这些岗位的工资,多半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要是台海真有事,澳洲跟着美国瞎掺和,这些岗位保得住吗?答案显而易见。
美国总想着让盟友冲锋陷阵,可澳大利亚不傻。美国自己在台海问题上煽风点火,却从来没说过要怎么帮盟友兜底。澳洲军费2023年才480多亿美元,连中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真要是军事上跟中国对上,澳洲有多少底气?恐怕连自家海岸线都守不住。
更何况,澳洲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地方还得依赖中国的投资和技术。巴斯夫在湛江的项目、特斯拉上海工厂,这些都是中国市场开放的例子,澳洲要是断了联系,想找替代市场可没那么容易。
康罗伊嘴上说担心中国“在太平洋建军事基地”,可身体很诚实。太平洋岛国需要的是港口、医院、学校,中国这些年在南太搞的合作,都是实打实的民生项目。
澳洲自己在南太的影响力,靠的是以前的殖民历史,现在拿不出真金白银搞建设,只能看着中国合作项目受欢迎。这种时候,跟着美国对抗中国,除了得罪人,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说到底,澳大利亚的选择,是用脚投票的结果。谁都想过安稳日子,谁都不想拿自家的经济命脉和就业岗位开玩笑。美国的施压再厉害,也比不上中国市场带来的真金白银实在。
台海局势紧张,对澳洲没半点好处。铁矿石卖不出去,农民的麦子烂在仓库,工人没活干,这样的日子谁也不想过。
所以康罗伊的回应,看着模棱两可,其实态度很明确:不跟着美国瞎折腾。民选政府要对选民负责,选民要的是工作、是收入、是安稳的日子。真到了那时候,哪个政府敢拿这些去换所谓的“盟友义气”?恐怕第一个被选民赶下台。
澳大利亚心里跟明镜似的,跟着美国对抗中国,就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中澳之间的贸易,不是谁求着谁,是实实在在的互利共赢。中国需要铁矿石炼钢,澳洲需要中国市场赚钱,就这么简单。非要扯什么地缘政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现在的澳洲政府,算是拎得清。不选边站,不是胆小,是务实。保住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就保住了澳洲人的饭碗和生活质量。至于美国的施压,听听也就算了。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