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好战分子?没错老子就是好战分子!”在1965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元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16 00:03:29

[太阳]“好战分子?没错老子就是好战分子!”在1965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元帅霸气说道,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表示:“这个人让外国人明白了,这个部长不好惹哩!” (参考资料:2023-12-20 党史博采官方账号——陈毅:胆略超人的共和国外交部长,曾笑谈我是总理的兵,总理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1958年,毛主席的一纸任命,将一位戎马半生的元帅推上了外交舞台的最前沿,陈毅,这位从战场硝烟中走来的人物,正式出任外交部长,这在当时看,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 早在抗战时期,毛主席就见识过陈毅处理国际事务的眼光,1944年,面对美国特使赫尔利的调停,陈毅提出“不妥协也不破裂”的策略,被毛主席采纳。 也难怪毛主席会说:“陈老总这个外交部长是真正的外交部长,这个人让外国人明白了,这个部长不好惹哩!” 这份“不好惹”的气魄,很快就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验证。 时间来到1965年,新中国正面临着国际反华势力的围堵,9月底,中央决定在北京举行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主角正是陈毅。 当天,陈毅一身灰色中山装,鼻梁上架着墨镜,一登台便开门见山:“你们愿意提什么问题,我尽我所知道,可以给你们回答。” 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就抛出了一个极不友好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和陈毅是不是好战分子?” 谁知陈毅听完,脾气立刻就上来了,他猛地摘下墨镜,举起拳头,对着那位记者吼道:“老子就是好战,老子就是好战分子!我国人民本不想打仗,可有人想打,那就打好了!老子头发都等白了,要打就早打,现在不打将来打,老子等不上还有儿子,以后儿子和他们打!” 这番话,与其说是外交辞令,不如说是沙场叫阵,充满了军人的血性,招待会结束时,陈毅还不忘警告那些国内外反动派:“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要报销!” 这场石破天惊的记者会,立刻成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美联社形容这是一场“热情奔放的接见”,英国报纸称陈毅“坦率得惊人”,而法国前总理富尔则一语道破,说这番话“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陈毅用一种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方式,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的底线和决心。 不过,要是以为陈毅只会拍桌子瞪眼,那就看错人了,他不仅有军人的豪气,更有文人的雅致,而他的“围棋外交”,恰恰展现了他柔韧的另一面。 “二战”后,中日两国关系冰封,官方往来几乎断绝,身为外长的陈毅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机会说来就来,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这位政坛闻名的棋迷抓住了时机,陈毅不仅亲自下场对弈,还在宴会上大胆提议,中日两国围棋界今后可以多多交流,在那个政治空气紧张的年代,这无疑是一次巧妙的试探。 后来,在会见日本前首相松村谦三时,陈毅的建议更加具体:“围棋、乒乓、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不谈政治,只谈友好。” 松村谦三深表赞同,回国后积极奔走,正是抓住了围棋在日本拥有八百万爱好者的巨大影响力,陈毅用一枚枚黑白棋子,搭起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桥梁。 从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正式访华,到1962年中国围棋代表团回访,民间交流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巨大力量,后来举世闻名的中美“乒乓外交”,其实也借鉴了“围棋外交”的智慧。 回看陈毅的外交生涯,他那种军人的豪气与文人的雅致,究竟哪一面更有效?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误区,正是这种时而雷霆万钧、时而润物无声的鲜明个性,才让世界认识了一个既不好惹、又能交朋友的新中国。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