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军侵华,发现日军和德军最不同的一点就是。 而日军不一样——他们的暴行里带着一种近乎野蛮的狂欢感。 为什么同样是法西斯军队,会有这样本质的不同?这得从两支军队的根基刨起。 日军就完全不是这样。1937年上海沦陷后,有支日军小队冲进南翔镇 没接到任何命令,就把镇里的祠堂改成“娱乐场”,逼着百姓给他们端茶倒水,稍有迟缓就用枪托砸头,看着人们抱头鼠窜的样子,一群人笑得前仰后合。 这种把施暴当消遣的劲头,在德军里几乎见不到——党卫军在集中营里会嘲笑犹太人的狼狈,但绝不会把屠杀变成“街头游戏”。 更深层的原因,藏在他们的军事教育里。日军从明治维新后就喊着“脱亚入欧”,可骨子里的军国主义教育,却把“忠君”和“蔑视支那”拧成了一团。 你再看德军,他们的种族主义是“理论化”的,比如纳粹宣称“雅利安人优越论” 但这种理论有明确的“执行边界”——主要针对犹太人、吉普赛人,对占领区的其他白人,哪怕是敌人,也会保留些许军人“体面”。 可日军不一样,他们的蔑视没边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平民士兵,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成为他们狂欢式施暴的对象。 731部队的暴行更能说明问题。德军也搞人体实验,但集中营的医生会记录数据、撰写报告,把实验当成“科学任务”。 可731部队的军医呢?他们给活人接种鼠疫菌后,不是观察记录,而是赌谁身上的溃烂面积大 还有慰安妇制度。德军也有随军妓院,但更多是为了“稳定军心”,有明确的管理条例。 有个日军士兵在日记里写“看着她们哭嚎,比打胜仗还痛快”,这种把他人痛苦当作快感来源的心态,正是狂欢式暴行的核心。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因为日军的军事体制里,“下克上”成了常态。士兵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和对下级、对占领区人民的绝对暴虐,形成了扭曲的平衡。 在战场上,一个士兵稍有不顺,就可能被军官打骂,可转头到了村庄里,他就能通过施暴找回“尊严”。 而德军的军事体系高度集权,党卫军的每个行动都要向上汇报,任何脱离命令的“额外暴行”,反而可能被视为“破坏效率”。 就像集中营的看守如果私自虐杀囚犯,轻则受罚,重则被调离,因为这会影响“流水线式屠杀”的进度。 而失控的恶更让人胆寒,因为它撕开了人性最原始的丑陋——当一群人被允许蔑视另一群人,当施暴成了无需代价的狂欢,文明的底线会被践踏到什么地步? 守住对生命的敬畏,守住对“人”的基本认知,才是对抗这种恶的根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2年,我军情报小组不幸被日军俘虏,一行13人等待被处决。突然,组长张慧民向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