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

罗普娱记 2025-07-16 11:29:16

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友好邻居”——俄罗斯。 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中国曾经的“老大哥”。那时候中国的工业体系靠苏联援建,连武器装备都是苏联淘汰的型号。 可风水轮流转,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元气大伤,而中国借着改革开放一路快跑,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二,2020年工业增加值是俄罗斯的10倍还多。 这种“后来者居上”的反转,让俄罗斯人心里五味杂陈,既得承认中国变强的事实,又忍不住怀念过去那种“我说了算”的相处方式。 俄罗斯和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尤其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俄罗斯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1.45亿持续下降到2023年的1.43亿,而中国东北三省人口超过1亿,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总人口的3倍。中国东北的人口密度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10倍还多。 俄罗斯媒体就经常报道中国移民对远东地区的影响,甚至夸大华人数量,说有几百万之多,虽然实际数据远没那么夸张,但这种舆论氛围加剧了俄罗斯的担忧。 经济方面,中俄贸易虽然增长迅速,但结构上的不平衡让俄罗斯很焦虑。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中国对俄出口以机械、车辆、电子设备为主,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能源,占比超过70%。 比如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7亿吨,天然气227亿立方米,这些能源对中国很重要,但对俄罗斯来说,能源出口占其出口收入的40%,是“命根子”。 在天然气管道谈判中,俄罗斯咬死要按欧洲的“照付不议”模式签合同,不管用不用都得按固定量付钱,而中国坚持“按实际需求调整”,双方拉锯了10年才签下来。因为俄罗斯怕失去定价权,一旦能源出口都得听中国的,那国际上的话语权就丢了大半。 军事上,虽然中俄经常联合军演,但俄罗斯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直保持警惕。中国2025年军费预算约2450亿美元,虽然低于美国的8950亿美元,但中国军费增长稳定,且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 比如中国的航母、五代机、导弹技术发展迅速,而俄罗斯虽然核威慑力量强大,但常规武器老旧,更新换代困难。 俄罗斯媒体就曾公开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库的能力令人“烦恼”,因为在同等水平下,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在中国强大的反击能力面前失去威严。 此外,俄罗斯在对华军事技术合作上也留了一手。比如愿意卖给中国S-400防空导弹、苏-35战机这些“成品”,但在民用科技合作上却很谨慎。 中国想跟俄罗斯合作搞大飞机CR929,俄罗斯在航电系统、复合材料这些关键技术上迟迟不交底,最后项目差点黄了。 中国企业想参与俄罗斯的5G建设,俄罗斯规定核心网必须用本土公司的设备,华为只能做基站,还得接受俄罗斯的“安全审查”。 因为俄罗斯知道,自己的民用科技早就被中国甩开了,再不想办法卡一下,以后连“军事技术优势”这块遮羞布都保不住了。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俄虽然经常合作,但也存在分歧。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曾多次共同否决西方提出的决议草案,但在俄乌冲突和谈中,双方的立场出现了微妙差异。 俄罗斯反对让欧盟和英国参与和谈,认为他们在“明斯克协议”中未能履行承诺,而中国主张各方都应参与,以达成公平、持久的和平协议。 这种分歧反映出俄罗斯更倾向于排除潜在对手,而中国寻求更广泛的合作,这让俄罗斯担心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被中国稀释。 还有北极航道的争夺。北极冰盖融化后,从中国到欧洲的船走北极能少走5000公里,省20天时间。 俄罗斯作为北极最大的沿岸国,按理说该欢迎中国商船来,但它偏要立规矩:所有船必须用俄罗斯的破冰船护航,每吨货要交3美元“过路费”,还得把航行数据交给俄罗斯。 去年中国商船“天恩号”走北极,光护航费就花了120万美元。俄罗斯嘴上说“为了安全”,其实是怕中国在北极建太多科考站、码头,抢了它的“北极老大”位置。毕竟北极底下埋着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谁控制了航道,谁就控制了未来的能源通道。 既然俄罗斯这么警惕中国,为啥还跟中国保持合作呢?美国和北约在西边步步紧逼,俄罗斯不跟中国合作,经济撑不住,安全也没保障;可跟中国走得太近,又怕自己的能源定价权、区域影响力、科技优势被慢慢吃掉。 所以它就想出了这么个“又合作又提防”的招:你买我的石油,我赚你的钱,但价格得我说了算;你帮我搞经济,我谢你的情,但我的“后院”还得我说了算;你跟我搞军事合作,我欢迎,但核心技术不能给你。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在遏制中国,但更多是出于全球霸权的争夺,而俄罗斯则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压力。所以说,中国崛起,最紧张的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

0 阅读:2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