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钱学森整天都躺在床上,几乎不说话,家人都以为他得了老年痴呆,连忙找医生检查,医生问他:“100 减 7 等于几?” 没想到,钱学森听了之后怒斥道:“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这句话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笑了,连钱老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凝视] 1994年,钱学森在解放军总医院做例行体检,当时他刚做完膀胱癌手术不久,医生按照常规流程给老年人做认知测试。 医生先问:“100减7等于多少?”钱学森想都没想就答:“93。”医生接着问:“93减7呢?”他立刻说:“86。” 就在医生准备问第三道题的时候,钱学森突然来了那句经典的回答。在场的护士后来回忆说,钱老说完还补充了一句:“这种题目,我闭着眼睛都能算。” 这个小插曲很快在医院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既好笑又感动。钱老的反应其实证明了他思维依然敏捷,只是不太乐意被当成普通老人来测试而已。 其实那段时间钱学森的身体确实不太好,除了膀胱癌手术,他还患有腰椎骨折,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工作。中科院专门给他定制了床上书架,这样他躺着也能看书办公。 他的工作人员说,钱老每天都要看很多技术资料,有时候一躺就是大半天在研究问题。即使身体不舒服,他也从不耽误工作。 1995年春节,李鹏总理去家里看望他,发现床上摊着十几份技术报告。领导劝他多休息,钱老笑着说:“脑子不动才会真糊涂,您刚才进门时,我正在算轨道参数呢!” 钱学森有个习惯,每次看病都坚持排队等叫号,不愿意搞特殊化。有一次发烧到39度,还是坚持要按规矩来,让身边人都很无奈。 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看各种科技新闻,桌上总是堆着剪下来的报纸。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关心,他说:“科学技术发展这么快,不学习就跟不上了。” 晚年的钱学森虽然话越来越少,但脑子一直很清楚。2007年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还能准确说出四十年前设计导弹时的各种数据。 主持人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老人家指了指桌上的草稿纸说:“这就是我的保健品。”意思是多动脑子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每次有航天员来看望他,钱学森问的第一句话永远是:“最近有什么新技术突破?”这让年轻人都很感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关心航天事业。 2009年钱学森去世后,他的故居成了很多人参观的地方,展柜里放着他用过的计算尺和老花镜,讲解员总会讲那个“100减7”的故事,听的人都会心一笑。 这些普通的东西见证了一个科学家的晚年生活,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记住的还是自己科学家的身份,关心的还是国家的科技发展。 钱学森那句“我是大科学家”听起来有点可爱,但背后体现的是一个老科学家的自豪和坚持。他用一辈子证明了什么叫做科学家的精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没有放下对科学的热爱。 真正的科学家不是因为年老就停止思考,而是把对科学的热爱融入到生命的每一天。钱学森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 你觉得现在的年轻科学家们,还能像钱学森一样保持这种纯粹的科学精神吗? 信源: 《领导文萃》——晚年钱学森:“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晚年的钱学森整天都躺在床上,几乎不说话,家人都以为他得了老年痴呆,连忙找医生检查
优优谈过去
2025-07-16 12:49: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