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俄罗斯国防部刚刚宣布了!7月14日俄军头号指挥官格拉西莫夫冒着炮火突袭顿涅茨克前线!
这位俄军头号指挥官,深入红军城方向的"中央"集团部队驻地,听取作战汇报并部署新任务。可格拉西莫夫作为俄军二把手,平时坐镇后方指挥,如此高规格的前线突访极为罕见。
红军城是顿涅茨克的战略咽喉。这里扼守着通往亚速海的交通要道,控制此处就能切断乌军补给线,对整个顿巴斯战局至关重要。
俄军在此集结了22个集团军近半兵力,与乌军展开拉锯战。
但几个月来进展缓慢,双方在罗金斯科村等地陷入绞肉机式消耗。格拉西莫夫此时现身,显然是要给前线施压。
而且,格拉西莫夫这人,从喀山坦克学校起步,历经车臣战争、叙利亚内战等实战淬炼,2012年成为俄军总参谋长。
他提出的"混合战争"理论,强调将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非军事手段与传统武力结合,在克里米亚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次亲临前线,正是他军事理念的延续。
但这次行动也暴露了俄军的困境。顿涅茨克方向久攻不下,乌军依托工事顽强抵抗,俄军每天伤亡数百人却难有突破。
格拉西莫夫的出现,更像是高层对前线指挥官的不信任。
有消息称,他当场调整了战术部署,要求加大无人机群的使用频率,这说明俄军可能在改变"人肉冲锋"的打法。
不过,这种督战方式也存在风险。去年俄军防长绍伊古视察赫尔松前线后,乌军就对其指挥所发动导弹袭击。格拉西莫夫此次身处火线,无疑成为乌军的首要目标。
更讽刺的是,就在他抵达前线当天,美国传出可能向乌克兰输送"爱国者"导弹的消息,这种巧合耐人寻味。
此外,当前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关注度下降,西方军援也出现松动迹象。
格拉西莫夫的突访,既是对乌军的心理震慑,也是向国内民众展示"高层与前线同在"的姿态,试图缓解日益增长的厌战情绪。
但这种作秀式的督战能起多大作用?前线士兵更关心的是弹药和补给。乌军的无人机已经封锁了红军城的运输线,俄军士兵每天只能分到三块压缩饼干。
格拉西莫夫的望远镜里,看到的或许不只是战场硝烟,还有俄军后勤体系的脆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战术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采用"炮兵覆盖+装甲突击"的组合,先用重炮摧毁乌军工事,再以坦克纵队推进。
这种打法虽然减少了人员伤亡,但装甲车辆的损失却在增加。乌军的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让俄军的T-90坦克成了活靶子。
格拉西莫夫的这次行动,本质上是他们试图通过高层亲临前线提振士气,同时调整战术打破僵局。
但在乌军的顽强抵抗和西方军援的持续压力下,这种努力能否奏效还很难说。
毕竟,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实力的对比,而不是指挥官的个人勇气。
因此,格拉西莫夫突袭顿涅茨克前线,既是俄军心理战的一部分,也是对前线战局的直接干预。它反映了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困境,也暴露了其指挥体系的深层问题。
在这场消耗战中,格拉西莫夫的冒险行动或许能带来短期的士气提升,但要改变战争的走向,俄军还需要更切实的战略调整。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