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录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老照片与影像资料里,或是在当代展现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中,无论是20年代的军阀混战,30年代的黑帮火拼,40年代的抗日卫国,永远不乏一种手枪的身影,中国人通常将其称之为“驳壳枪”或“盒子炮”。除此之外,这支手枪还有“自来得”“匣子枪”“快慢机”“毛瑟手枪”等名称。从来没有一把手枪能像它一样在中国纵横半个世纪之久,也没有任何一支枪械在中国能如它这般广为人知。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频频出现的“盒子炮”产自德国,它正式的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或“毛瑟M1896手枪”。据史料来看,至少在民国元年(1912 年)中国官方的交易记录中就出现了盒子炮,当年9月,中国政府(北洋政府)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购买“自来得毛瑟手枪 200 杆”,每把连同 500发子弹和全套附件。当时每把盒子炮的卖价高达足银58两,可谓价格不菲。
毛瑟厂未曾想到,当这款毛瑟军用手枪因价格过高而无法大批量销往欧美各国时,贫弱的中国却成了它最大的买家。之后在这片土地上爆发的直皖战争、直奉大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国共内战乃至抗日战争中,盒子炮无一缺席,中国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盒子炮之国”。军事历史全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