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名女教师竟然被特招参军,还授予了少校军衔,这瞬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指责她一定有后台,然而,她的一句话,却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3月1日,对庞洪雨来说,是她人生彻底转向的一天,那天下午,一通电话撕碎了她平静的生活,她的丈夫出事了。 等她赶到江边时,庞洪雨只看到湍急的江水和围观的人群,却不见丈夫郑益龙的踪影,三天后,一具冰冷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她的世界瞬间崩塌。 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年轻的母亲会被击垮时,她看着襁褓中才9个月大的儿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她要参军,代替丈夫走完那条路。 在此之前,庞洪雨的人生规划清晰而纯粹,她来自湛江一个普通家庭,凭着聪明和努力,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一路读到硕士毕业。 她的目标就是当一名老师,安稳,体面,她外形娇小,气质出众,在学校里很受欢迎,但她对军人总有种特别的敬意,所以对身边的追求者都礼貌回绝。 而她的丈夫郑益龙,人生轨迹则完全不同,他1979年出生在汕头,高中一毕业就扎进了军营。 部队的苦和累,在他看来都是淬炼,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干起,一步步当上排长、司务长,最后成了广州直属船艇大队的副指导员。 国字脸,标准身材,加上一身被纪律和汗水打磨出的坚毅,他仿佛天生就适合部队。 两个世界的人,因为一场讲座相遇了,庞洪雨受邀去郑益龙所在的部队做心理健康讲座,台下坐着的郑益龙,眼神里的那份专注和正直,让她心跳漏了一拍,而郑益龙也被台上这个知性从容的女孩吸引。 两人一聊,发现彼此非常投缘,感情的升温,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雨下得又大又急,郑益龙想也没想,脱下厚实的外套就披在了庞洪雨单薄的肩上。 这个简单的举动,加上他平日里那份军人特有的踏实,让庞洪雨卸下了所有防备,在大雨里直接表白了心迹。 不过,郑益龙起初是犹豫的,军人的职业意味着聚少离多,他怕给不了她想要的陪伴。 可庞洪雨的一句话让他彻底放下了心,她表示愿意支持他的事业,这份承诺,胜过千言万语。 2009年,两人结婚,三年后,他们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一个教书育人,一个保家卫国,这个小家庭看起来美满得就像一幅画。 谁知,2013年3月1日那天,郑益龙休假路过珠江西堤,正撞上有人失足落水,周围虽有人想救,但面对急流都有些迟疑。 郑益龙的本能反应快过思考,他一头扎进江里,他奋力将落水者推向岸边,在路人扔下救生圈时,他没有一丝犹豫,直接让给了对方,也正是这一推,耗尽了他最后的力气,自己却被卷入江心,再也没能上来。 英雄的牺牲换来了落水者的生还。葬礼上,两千多人前来送行,被救者的家属更是长跪不起,向庞洪雨表达着无尽的感激和愧疚。 郑益龙被追授为“全国道德模范”,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连他的弟弟也决定追随哥哥的脚步参军入伍。 对庞洪雨来说,这些荣誉再大,也换不回那个鲜活的丈夫,在最初的悲痛过后,她没有沉溺于眼泪。 她想起自己当年的承诺,也看懂了丈夫用生命践行的使命。于是,她向部队递交了入伍申请。 一个31岁的心理学硕士,一个英雄的遗孀,这个特殊的申请很快得到了上级重视,部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破格批准。 同年,庞洪雨脱下常服,换上了她丈夫最熟悉的军装,被授予少校警衔,从三尺讲台到一线部队,这条路远比想象的艰难。 体能训练、纪律要求,对一个已经习惯校园生活的女性来说,每一项都是挑战,可每当累到想放弃时,她只要一想到郑益龙,就觉得浑身又有了力气。 她不仅完成了从教师到军人的转变,更把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用到了部队建设中,为战友们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很快被评为专业技术十一级人才。 她不是简单地穿上了军装,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和丈夫的精神真正融为了一体,如今,郑益龙牺牲已12年。 支撑她走过这一切的,或许就是那份不曾消逝的爱,这份爱,始于两个年轻人的互相吸引,后来变成了一个女人对丈夫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2013年,一名女教师竟然被特招参军,还授予了少校军衔,这瞬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月下影婆娑
2025-07-17 16:01:1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