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评价各国高铁:日本还行,法国优秀,中国却用了这4个字 有位德国的铁路技术

猫贪余温 2025-07-17 17:19:55

德国专家评价各国高铁:日本还行,法国优秀,中国却用了这4个字 有位德国的铁路技术专家,跑遍了几个高铁大国,最后给日本、法国和中国的高铁各下了一句评语。 先看日本新干线。作为全球高铁的先驱,新干线的准点率和安全记录确实让人服气。从 1964 年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至今,59 年里没有发生过一起乘客死亡事故,发车时间精确到秒,甚至被日本民众调侃为 “比闹钟还准时”。 但施密特说它 “还行”,也不是故意挑刺。日本高铁更像是个 “保守派”,虽然稳如老狗,但速度和规模都被后来者甩在了后面。 比如新干线最高运营时速 320 公里,和中国复兴号持平,但中国高铁网络里程是日本的 15 倍,覆盖了 97% 的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 而且日本高铁技术输出困难,当年在印度修建的高铁项目,因为成本太高、工期拖延,至今还在 “龟速推进”。 再说法国 TGV。施密特给了 “优秀”,主要是被它的技术实力圈粉。TGV 不仅跑出过 574.8 公里的全球高铁测试速度纪录,还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玩出了花。 比如车头采用流线型 “鸭嘴兽” 造型,能减少 22% 的运行阻力;再生制动技术能回收刹车时的能量,一趟车跑下来能省电 20%。 更绝的是铰接式转向架设计,两辆车厢共用一个转向架,不仅减少了晃动,还让双层列车的载客量提升了 30%。不过 TGV 也有短板,比如网络覆盖不如中国,线路总长度只有 2000 多公里,相当于中国的 1/24。 最后是中国高铁。施密特的 “飞跃发展” 四个字,堪称精准。2008 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时,核心技术全靠引进德国 ICE、日本新干线和法国 TGV。 但仅仅 17 年后,中国不仅实现了高铁技术 100% 自主化,还搞出了全球最复杂的高铁网络 —— 从零下 40℃的高寒地区到 40℃的高温沙漠,从喀斯特溶洞到海底隧道,中国高铁都能 “一键适配”。 最让施密特惊叹的是 CR450 复兴号,试验时速超 450 公里,车身减重 10%,能耗降低 20%,还用上了智能运维系统,能提前预警设备故障。 更绝的是中国高铁的 “出海” 能力,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不仅输出技术,还手把手培养当地人才,被国际铁路联盟称为 “全球高铁技术标杆”。 除了技术,中国高铁的准点率也让人惊叹。中国高铁的年均准点率超过 90%,京沪高铁这样很重要的高铁甚至可以达到 98%。德国这一数据也才只有不到 80%,日本高一点,但最多也只有 95%,跟中国还有差距。 就算是恶劣天气,中国高铁也可以把延误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这得益于中国高铁使用的无砟轨道,省去了很多维护成本,还节约了时间;对时间的把控非常到位,通常会在夜间进行常规检修,不耽误白天的运行;还有非常严格的运营纪律,如果高铁延误时间超过了 3 分钟,司机就必须出示书面说明。 如今,中国高铁不仅在国内纵横驰骋,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轨道交通发展。印尼雅万高铁、泰国高铁项目等,都引入了中国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0 阅读:0
猫贪余温

猫贪余温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