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廉价能源、美国廉价国防,中国廉价工业品,欧洲是如何得到上三常大便宜的?其实,这就是宠溺和捧杀,印度也享受过这待遇。 它们日常嘴上嚷嚷“天底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实际操作却又沉迷于“欧洲中心论”,很多决策都充斥着“一厢情愿式”的主观臆想,自以为全世界都欠他的,都该让着它、宠着它。 就像印度自认为是亚洲中心,在亚洲做任何事情就都是正义的,别人不能阻拦。只许印度放火,不许他国点灯,自带爽文主角光环。问题是要技术没技术,要拳头没拳头,人家凭啥要让着你?结果5.7空战被打成5:0,底裤都被巴基斯坦给扒了,大国梦稀碎一地。 这些年,欧洲享受上三常廉价能源、国防和工业品,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爽。一周只上三四天班,甚至明令禁止加班。以至于一些没啥本事的欧洲混子,只要在欧洲上班两三个月,就能在东南亚吃香喝辣一整年。 久而久之,他们还真以为民主是万能的,但凡遇上点事,错的永远是政客。所以,他们痴迷于选票政治,以为只要换人就可以解决问题,却从不反思自身,正视问题本身。自以为从投票站出来就是从教堂忏悔室出来,全身罪孽会被瞬间清零。 他们就不想想汽车、红酒、手表和香水等工业品凭啥卖成奢侈品?智商税真的那么好收吗?会不会是人家故意让它们收智商税,让其沉迷于这类没啥卵用的东西,让他们把仅剩的制造业败光? 其实,欧洲之所以能同时得到“上三常”团宠,主要是冷战终结之后,地缘格局短暂失衡的产物。当时,欧洲获利远超美国,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相比美国,俄罗斯更相信欧洲。 从彼得大帝全面西化,积极向西方靠拢开始,俄罗斯就心心念念要融入欧洲大家庭。但欧洲却一直将斯拉夫地区视为“未开化之地”,甚至将斯拉夫人视为“野蛮人”。 因为曾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过,西欧就长期将俄罗斯人称为“白色鞑靼”,还说“剥开一个俄罗斯人,会发现一个鞑靼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称俄罗斯是“穿着欧洲外衣的亚洲国家”,这种认知至今影响着欧洲舆论。 当时,俄罗斯被休克疗法搞得半死不活,只剩下卖能源这一条路可走,且原本就有几条能源管道。欧洲也则将俄气视为工业基石,尤其是德国,北溪管道修了一号修二号。 德国之所以敢用俄罗斯能源,主要是认为俄罗斯没有侵犯欧洲的动机。此外,以科尔、施罗德和默大妈为代表的德国政治家也不希望俄罗斯挂掉。毕竟有俄罗斯在,美国才会有所忌惮,欧洲才会有统战价值。反之,美国也是这么想的。 网上有人批评默大妈没能让德国能源多元化,这就有点以己度人了。这个世界真正有能力玩转能源多元化的只有我们。一是体量块头足够大,二是政府能力足够强悍,可以始终将国家安全摆在首位,盈利与否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苏联解体之后,北约存续顿时就尴尬了。为了保住北约,美国只能让利欧洲。 美国将驻欧陆军30%的M1坦克、装甲车移交给德国国防军,允许欧洲国家接入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数据链。美国采购欧洲军工产品比例从15%提升至22%。让欧洲企业参与美国军工项目,向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开放了F-16战机技术转让。 至于中国提供廉价工业品就不细说了,八亿衬衫换一架飞机,说多了都是泪。不夸张的说,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为全球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所得却如此之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如此磅礴的财富,却活得如此憋屈。 其实,上三常对于欧洲的让利,并非基于市场和经济法则,更多是基于地缘政治逻辑。但欧洲并不这么认为,反而认为上三常该它的。所以,他们在“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基础上,产生了四大幻觉。 道德牌坊经济化,以“价值观贸易”替代务实合作。安全外包赌博化,幻想美军冲锋,欧企赚钱,只需支付象征性租金。能源转型速成化,幻想以“民主气”替换俄气,其实还是转了几道弯的俄气。地缘博弈投机化,一边骑墙美俄,一边对中国颐指气使。 但所有试图靠牺牲他者维系的繁荣,终将在道义与利益的双重清算中崩塌。所有廉价的地缘政治都是高利贷,一旦地缘政治逻辑发生改变,欧洲就得连本带息偿还。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此时此刻,欧洲正站在“成本真实化”的废墟之上,等待着一场迟到的自我救赎!
德国一旦参战,欧洲与俄罗斯有可能将不复存在,因为俄罗斯不会允许失败!德国真没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