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都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国背后,并没有站任何小弟,即使巴铁也不算,理由很简单,中国不结盟!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清晰,俄罗斯在军事上的直接介入,让朝鲜和中亚国家感受到了“大哥”的保护力,比如2022年哈萨克斯坦骚乱时,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迅速出兵,士兵荷枪实弹控制城市要地,几天内就稳定了局势。 再比如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2022年的边境冲突,俄罗斯直接调停,双方在莫斯科签署停火协议,而中国仅发表声明未采取行动,这种军事上的直接干预,让中亚国家在安全上严重依赖俄罗斯,而俄罗斯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坎特空军基地,战机整齐排列,维护人员忙碌,这些实实在在的军事存在,就是俄罗斯“大哥”地位的象征。 相比之下,中国的策略完全不同,中国对朝鲜的态度始终克制,经济上提供粮食和能源援助,吉林延吉的货车满载大米和石油定期运往边境口岸,但在军事和政治上保持距离,2023年朝鲜试射导弹后,中国外交部仅呼吁“各方克制”,未深入介入,这种克制并非不重视,而是基于不结盟原则的战略选择。 毕竟一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虽高,但从不涉及军事同盟。 中亚五国的情况跟中俄之间的差不多,中国的“一带一路”在中亚投资铁路、公路和工业园区,撒马尔罕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这些经济项目未转化为安全影响力,中国只通过乌兹别克斯坦的电站建设、中吉乌铁路等项目深化经济联系,这种经济合作虽然深入,但缺乏军事纽带,让中国在中亚的安全事务中话语权有限,反之而在军事方面,中亚地区更依仗俄罗斯。 刚刚也分析了,这里面其实折射出中俄两种完全不同的外交模式。 俄罗斯的外交更像“帮派式联盟”,通过军事援助和基地维持影响力,如在叙利亚和中亚的直接介入,这种模式让俄罗斯与朝鲜、中亚国家关系紧密,但也消耗巨大资源,尤其在乌克兰战场,俄罗斯因战争消耗巨大,2024年GDP占全球比例已降至1.9%,海外军事基地数量从苏联时期的30多个骤减至12个。 而中国的外交则像个稳重的生意人,不拉帮结派,不喊口号,只做实打实的合作,中国对中亚的投资累计超过300亿美元,承包工程合同额1201亿美元,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影响力,这种模式虽然见效慢,但更可持续。 更深层次看,这是中俄两国国情的差异导致的。 俄罗斯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粮食自给自足,就算被制裁也能靠内循环撑下去,所以有资本搞军事同盟,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高度依赖全球市场和供应链,必须保持开放,不能卷入军事冲突,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不结盟的道路。 所以就算中国和中亚国家一起搞军事演习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五倍,但这些演习更多是反恐和维和,而非针对第三方,这种非对抗性的合作,既维护了地区稳定,又避免了卷入冲突。 那么中俄的方式哪个更好?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其实更符合国际趋势。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利益越来越交织在一起,军事同盟带来的对抗性越来越不符合时代需求,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在中亚、东南亚等地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合作模式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而俄罗斯的军事同盟模式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消耗和资源的减少,其影响力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的外交没有小弟,也不想当大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影响力,相反,中国通过经济合作和多边机制,正在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大哥带小弟”的依附关系,而是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虽然不结盟,但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不依靠武力,不搞对抗,而是用合作和发展赢得未来。
朝鲜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都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国背后,
元昊聊文化
2025-07-17 18:48:52
0
阅读:2
用户16xxx92
做大哥累,中国才不做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