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盟友发起关税战?许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奇怪,而我对这些人的奇怪感到奇怪。 2024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主权债务总盘子的三分之一还多,光利息支出就吃掉全年财政预算的13.2%,比军费开支还多出32%。 这种情况下,白宫急需找到既能快速回血又不用伤筋动骨的办法,这个时候关税这把“老钥匙”就被翻出来了。 典型的操作是2025年7月突然宣布对欧盟和墨西哥加征30%关税,理由是“贸易失衡”,但其实是因为本财年关税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同比暴涨86%,单月270亿美元的进账创下历史纪录。 这些真金白银虽然没直接用来还债,却像给濒临破产的企业注入流动资金,让政府暂时能应付债主催账。 特朗普政府还把关税谈判和债务问题捆绑,威胁墨西哥如果不接受钢铝配额调整,就要对其石油出口加征50%关税,最终迫使对方同意未来七年逐步消化美国钢铁库存。 这种“不买我的货就抽你的税”的套路,本质上是把贸易逆差当成债务杠杆来撬盟友的市场。 还有USMCA的修改,表面上是更新北美贸易规则,实际是美国在债务压力下的强买强卖。 墨西哥为避免汽车关税翻倍,不得不接受美国农产品零关税准入,结果2024年美国对墨农业出口飙升7%,达到创纪录的303亿美元,玉米、乳制品这些原本滞销的农产品瞬间成了“硬通货”。 有意思的是,美国还把关税豁免和债务认购挂钩,暗示日本如果不增持美债,就可能失去汽车关税的临时豁免权,吓得东京财务省紧急评估抛售美债的可行性。 而浑水报告四月份就点破的“讹诈逻辑”,在现实操作中愈发露骨。 2025年7月对14国加征25%-40%关税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甩出“要么开放市场,要么税率翻倍”的最后通牒,连信件模板都懒得改,结果闹出把哈萨克斯坦税率写错又补发的乌龙。 这种“撒网式威胁”本质上是债务危机下的病急乱投医——美国需要在2025年滚续1.2万亿美元到期债务,必须制造足够的恐慌让全球资本回流接盘。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墨西哥番茄出口占美国市场70%,即便加征17%关税会导致美国超市番茄价格上涨8.5%,白宫依然选择牺牲消费者利益来维持债务循环。 还有美国的“双重标准”也值得玩味。对中国加征35%关税时,宣称是“保护知识产权”;对欧盟汽车加征50%关税时,又说是“国家安全需要”。 但轮到沙特石油关税豁免时,却突然变成“战略伙伴特殊待遇”。这种根据债务压力随时切换理由的做派,活脱脱就是金融诈骗里的“话术诈骗”——先虚构一个危机(贸易逆差),再兜售解决方案(开放市场),最后用违约威胁(加征关税)完成闭环。 讽刺的是,彼得森研究所测算,如果真把关税提到50%,每年能产生7800亿美元定向偿债资金,但这种做法会让美国GDP暴跌4%,失业率飙升至8%,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惨。 当我们把这些碎片拼起来,就能看清这场关税战的本质:美国在用贸易规则当杠杆,撬动全球资本为其债务危机买单。 从2018年钢铝关税到2025年汽车关税威胁,每一次加税都是债务链条上的新焊点,每一项贸易协议都是债务重组的抵押品。
美国关税战只剩下中国了!从目前美国公布的关税结果来看,只剩下中国了!而与中国谈判
【1评论】【4点赞】